从前听闻一个故事,说的就是这个庄子,人们叫它:古尧镇。
本故事纯属虚构
石海宁是明清志怪小说家,她有一本新书草稿,名曰:访古尧镇。
我得到这本书是缘分。
清末年间,石海宁的后代渐渐衰败,到了当今便开始在古玩市场变卖古书还债。我的爷爷是当地的老商人,当时的我咿呀学语,瞧见桌上一本书籍,内页有猛兽、枯井……样式奇怪,好生兴趣。
自那开始那本书就未曾离开我,在21世纪眼花缭绕的艺术书籍里,最出彩最精绝的还是当属那个神秘的古尧镇!
书中描写是这样的:
余闻山中人谈古尧,声色皆变,惧之。前而问之何故?山中人云:怪之,未有水流进枯井中,临夜却闻水桶碰壁之音,内有汩汩清流声。
若有不解,应上前一探究竟。吾下山进庄,轻扣小门,未有人回应。若非无人居住于此?又扣之,听内屋有开门声,遂问之:何故不开门哉?答曰:夜将来临,此处有怪物,请来人莫怪罪吾等缺了礼节。
吾询问:属实否?汝将拒之门外,怪力之物可袭之,不可曰正义也。
……
我翻阅了很多古籍,经过地方的不断变迁,应该可以确定原址在今天的福建省福州市,可能还是叫古尧镇。
我带着书,买了高铁票入了福建省,坐上大巴来到古尧镇。
古尧镇像是没开发的风景区,沿水流而上,坡路平缓,有房屋小院。我到之时已经是傍晚,天暗的很快,还没找到一处住所就已经黑压压的笼罩了过来。
情景有些如书里描绘的一般了,但是除了有点黑其他并没有什么,可能是渲染的氛围起到了作用,才显得到了地域似的。
远离了城市的灯火通明,这样的静谧一时间让人心情舒畅。
突然想起来,来的路上询问的周围村寨的说,这个小庄子曾经被一个生意人看中准备盘下来开发旅游。先是找来了地质学专家,专家说此地资源十分稀有,但地理位置在周易上属凶,所以建议放弃。
可是谈起来建功立业谁不是看效益?准确的说,谁不是看着钱赚得多?环境优美是其一,等搞够了旅游,可以把当地居民安定好了做矿产。怎么看都是一块宝地,什么地区方位显示极煞?荒唐!这世上哪里有那么多妖魔鬼怪?
商人不信决定住些日子看看,由于纯自然的日月星辰周转,有了手机照灯后村里的狗开始吠叫,此起彼伏,不欲断绝。
生意人见状以为有脏东西,吓得离开了。
后来有人听闻了这件事过来看看,住了一夜,发现古井没有水却可以在夜里发出摇绳拉锯水桶撞击井壁以及水泼洒的声音,第二天都离开了。
有个胆大的说看见树上射出一个瘦骨嶙峋的孱弱老人的影子在前仰后伏的摇着绳索。当晚就离了村子。
一时间这里成了“鬼域”,传言这里有个冤死的老妇人,所以称这个镇上的鬼叫“鬼域婆子”,从那以后,数十年在没有人来这里。
我带着书,敲了一家人的门,说是来还书的,一个老人家开门,我问道,“您认识古镇里的婆子吗?”
老人家大惊,“您要找的婆子是个鬼还是人?”
我非常淡然,“是个传承手艺的人,是个守护村子的人。”
老人闻言带我去了小镇的最内里,我见到了一个二十刚出头的女孩子,身形偏瘦,古典美人的柳叶眉,丹凤眼,十分漂亮。
她打量了我,说道:“你说来还书的?什么书?”
我从包里拿出那本“访古尧镇”,接着说,“书里说了一个访客来到古尧镇的探索,我读了下去,发现有一个奇怪的婆子,书中所言,婆子家族只有一脉单传,都是女儿,她们有特技。一是口技,不管是汩汩清流还是家猫野禽,都仿若真物。二是做影,身体做影,十分相似。我想,按照这么说法,应该婆子的后代还在村寨。如此说来,所有的谜团好像也不是特别难解释了。可是如今镇子里都知道了你的存在,想必现在也不是为了当初管理村子的秩序,用来惩恶扬善的,您为什么还要恐吓外来的游客呢?”
女孩叹了一口气,“婆子的事情相传千百代早已成了公开的秘密,如今我们只是为了保持村寨最原始的模样,我们不希望为科技买单,让病痛折磨。”
女孩说着泣泪而下,她的朋友就是离了村子吃了外面的食物中毒身亡。因为生活的太自然,所以根本无法适应,从那之后,作为族长就下令不许出镇,并且抵御一切外来人员,因为自然是不允许人类亵渎的。
我思虑半晌,交还了书籍,女孩嘱咐我不要对外面说起这里的一切,我应了一声就离开了。
漫步在这个仙境一般的镇子,好像看到了更多的人性善意,有维护,有坚守,有热爱,有力量……有很多现在都市城镇没有的一种祥和。
突然很羡慕他们,重又看看这片土地,好像自己成了古人一般清闲自在。
如书中的桃花源,那天离开之后,我再也查不到它的任何信息,不甘心又去了福州,周围村寨却都说没有听过那个地方。
“鬼域婆子”可能是一个仙人,也或许我是入了仙境。我花了半世去寻找,未有果。至我去世,“鬼域”也不复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