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二宝之前,我不断的告诫自己:有了二宝后一定要权衡对两宝的爱!但是等二宝出生后,我发现思想是这样想的,但是行为上却很难。因为我的可支配的时间是固定的,二宝对我的需求很多都是基本的本能需求,我必须得做,而大宝已经大了,很多事情可以独立去做了,那么表象上来看,我陪伴大宝的时间和形式都和生二宝之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大宝晚上在睡觉前跟我说了一句话:“我感觉咪卡分走了一半你们对我的爱”.
因为这个场景应该很多二胎妈妈都会遇到,接下来我会详细记录我与大宝的一段对话,希望能给更多的人带来思考,同时,也给我带来一段珍贵的回忆。
大宝:“我感觉到咪卡(二宝)分走了你的爱,就像一杯饮料一样,以前是我的,现在一半给了咪卡。“
(我能感受到大宝的话中有委屈在,我怎么去跟她沟通呢?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沟通?)
妈妈:“如果你分了一半饮料给好朋友,你损失了什么?”
大宝:“损失了一半的饮料”
妈妈:“那你收获了什么呢”
大宝:“收获了友谊”
(妈妈想通过这种方式来让她反思她和咪卡之间的爱的链接)
妈妈:“而且妈妈的爱和饮料是不一样,饮料是有限的,妈妈的爱是无限的”
.......(期间对话了几轮,在和大宝对话的过程中我有了更多的思考和灵感)
妈妈:“妈妈承认咪卡出生后,妈妈分给你的时间少了很多(承认事实),但是那只能说明妈妈在陪伴你的时间上少了,并不代表妈妈对你的爱少了,陪伴的时间并不等于爱”
大宝若有所思,情绪没有之前那么低落了。
妈妈:“而且妈妈对你的爱和对咪卡的爱是不同的,你们是不同的人,是不可替代的,如果我用爱咪卡的方式去爱你,你觉得会是什么结果呢?”
(这个点我想应该戳到了她内心深层的小jiu jiu吧,二宝出生后大宝有时候会出现行为退行是一个普遍的现象,比如,看到二宝在吃母乳大宝会提出ta也想吃,大宝会突然嗲声嗲气的说话,大宝会翻出小宝的衣服来硬套在身上,大宝会穿小宝的小鞋子,大宝突然会像婴儿那样莫名其妙的大哭......)
大宝:“那应该会比较糟糕”
妈妈:“是的,比如,咪卡这个时期打人我可能干预得比较少,如果你打人了我不管,然后你像咪卡那样,只是吃喝睡玩,不用学习,会怎么样呢”
大宝:“不可想象”
这个时候我跟大宝就讲了29岁的孙杨的例子,在这里,用了孙杨的例子并不代表对他个人的诋毁和评论,只是那个时间我觉得用这样一个符号化的人物去跟大宝解释这个事比较清楚,“孙杨的妈妈一直只关注孙杨是不是拿了金牌,而对他的其他方面事事包办,事事袒护,所以孙杨29岁了,他还是藐视规则、没有礼貌,他妈妈的爱没有随着他年龄的变化发生改变,这样的爱是对的吗?”
在这里,我再次说明,我对孙杨的解读很多来自于新闻报道,并不代表真实的他和家庭。
这番对话下来,大宝露出了愉悦的表情,神情轻松了很多。
这件事给我带来的思考是:
1、爱本身≠爱感受,我们以为给了孩子的爱足够,不代表他们感受到了同样量的爱
2、很感谢此时此刻的大宝能很坦诚的跟我分享她的真实的委屈,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她是信任我的
3、不要去否定孩子的感受,不要上纲上线
在很多情况,我们经常会出现应激状态下的否定,不是这样的,妈妈是同样爱你的,事实远远没有感受重要。通过我们的沟通,可以让孩子从小习得能把事实和感受区分开来,更理性的去看待一些问题,有利于后期的情绪管理能力,所谓的那么多的“玻璃心”就是经常把事实和感受混淆在一起的典型案例。
另外,还有一些喜欢在这个时候上纲上线,大惊小怪,大宝表达出这样的委屈,是不是代表她就不听话了啊,是不是代表她就嫉妒她妹妹啊,我只能说no,no,no,我们不要把这些罪恶的想法投射到一个孩子身上,她的委屈不代表她不爱妹妹,这是两码事,相反,如果大人不合理的上纲上线、贴标签,会造成大宝对小宝的敌意,割裂他们之间的感情,因为她感受到了大人在本能的保护二宝,和二宝站在一个阵营里,而她在对立面上,而理想的情况是妈妈和两个宝宝都是在一起的,我们是不分阵营的,因为我们是一家人。
当然,这个事给我提了一个大大醒,我得更好的权衡对两个孩子的关怀了,在对待二宝上,我会天然的生出母爱,萌萌的小脸、肉乎乎的身体,而大宝大了,会涉及到很多学习的沟通上,在生活上的陪伴少了很多,肢体的接触也相比以前少了很多,以至于大宝会有这样的感受出来。保持对孩子情绪的敏感性,反思自己的行为!
记录这么多,希望能带来更多的思考。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