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的一生中,我们有许多道选择题需要做,有时我们会毫不犹豫的选出自己理想的答案,有时候我们会反复斟酌,尚且不敢定论这份答案引发的结果,是否尽得人意。特别是在一份从未尝试过的、有困难的任务面前,我们往往更会踟蹰不前,甚至逃避放弃。然而,只要你勇敢的迎上去,到逼自己一把,经过困难淬炼后的你,定将会迎来一次破茧成蝶的蜕变。
Jack同学的金牌小导师就是这样炼成的。
为了更充分的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把课堂时间更多的还给学生。从初一开始,我就开启了“递进升阶式”金牌导师培养模式。这套模式的培养流程如下:首先手把手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再通过课堂小讲师训练机制,磨练他们运用这种思维习惯讲题的能力。其次,讲题能力形成之后,小讲师晋级为小组助教。负责讲评课中,组内典型错题的解析任务,并用启发式提问,进一步培养组内讲题助手,把“一对多”小组讲评模式,发展成“一对一”讲评模式。最后,由我把最优秀的、有丰富讲题经验和成熟思维习惯的助教挑选出来,组成金牌导师团,负责学科讲评课的组织和巡回指导任务,老师逐步从讲评课退出,成为幕后导演,负责讲评课程任务的安排和指导任务。
当Jack接到我的“导师团”邀请时,他先是惊讶,眼神不敢相信,随后是一连串的拒绝,“不行,不行。老师,我哪里会讲题。”我知道他内心的不安来自哪里:一是,Jack是九年级才刚刚调进我们班的同学,“金牌导师团”对他是一个完全陌生的新事物,人们在新事物面前望而却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二是因为缺少前两年的培训和磨合,Jack内心肯定是没有信心;三是,Jack是个酷酷的男孩子,不善于语言表达。“金牌导师”不仅要有很好的表达能力,而且表达要精准、清晰,这是能力的挑战。然而,Jack可能从未想到过,相处两个月来的陈老师,已经悄悄地把他的潜力摸了个透。首先,他有深厚的英语功底,做题准确率高(当然,这要看他想不想);其次,他是一个有责任心的孩子,只要他答应别人的事,不仅能做,还必须能做好。(这一点,在C家园的时候,我是见证过的。但是,需要老师推一把。)再次,正是他本身缺乏主动性,对自己的能力没有清楚地认知,才更需要我把他推到一个更大的舞台进行历练。
在确定这个想法之后,我用“三明治”沟通法,展开了语言攻势。首先,我明确地、诚恳地告知老师心目中他的优点,希望他能勇敢的接受考验。第二,询问他的难处,告知面对困难,应该是调动内驱力,迎头赶上,必要的时候学习寻求多方帮助。第三,鼓励他从简单的授课任务做起,积累经验后,在从易到难,提升挑战难度。在我的鼓励和支持下,Jack决定试一试。又一个金牌导师的养成记,拉开了序幕。
期中考试前,恰逢我有一周外出培训的时机,“金牌导师团”成了整个期中复习的主力军。利用一节课排好期中复习课程安排后,我于放学后召开了“期中复习碰头会”,具体分配了各位导师负责的课节数和讲评课内容。制定了每天放学后,来办公室一起磨课的集体备课办法,提出了授课之后,认真写好授课总结,积累经验,反思教训的要求。Jack负责的是讲练结合的课型,目的是让他有充足思考和准备时间。收到任务后,那个责任心爆棚的Jack马上进入了状态,不仅用最快的速度备好课了,还提前完成了试卷,把试卷上拿不定主意的题目,一一找我咨询,弄了个明白。自此,我家“导师”初长成。
第一次授课后,Jack的总结写到了自己的授课收获,也写到不足,但是已经不再是逃避和放弃,而是准备好迎接更好的自己。再后来,又有两次锻炼的机会。Jack不仅能够更好的完成自己分担的任务,还成了老师分配任务的参谋,下达任务分工的老师助手。应对导师团任务的挑战,变得越来越从容和自如。
我们面前的不是死板的教材,而是活生生的、各具特色的人。新时代的老师已经不能只做低头耕耘的“教书匠”,更应成为善于识人,善于用人,能挖掘学生最大潜能的“人师”。智慧老师,就应该有这种能力,象一个导演一样,根据“演员”自身特色——从外在特征,到内在特点,量身定做打造角色,这样你定能导出一场学生获益终生的大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