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盼中,迎来了8月份的催眠工作坊(实操班)第二阶段的学习。继7月份一附的学习之后,对催眠心理学有了初步的了解,此次的学习,将是对催眠心理治疗的进一步深入学习。
在此,记录今天一天课程所习得的知识梗概,以便加深记忆,巩固知识留存率。
催眠中的语言交流
1、 意味深长(富有说服力、震撼力、不仅要让来访者听到,让其“感受到”是关键)
2、 语速比平时慢(促使来访者放慢呼吸和生理节奏,咨询师有时间斟酌语言)
3、 音量比平时低(制造亲密的、秘密的氛围,促使来访者全神贯注)
4、 声调变换(突出某些信息和提示,通过声调“标识出来”的信息更易于来访者拾取)
5、 停顿(有时间观察来访者的反应,促使来访者吸收信息,制造期待感)
催眠是自然的和跨情境的
1、 催眠体验的特征体现着意念动力学和逻辑学的原理(潜意识是第一思维,意识是第二思维;意念能用动力学来表示,而不需要任何有意识媒介;催眠涉及到相互矛盾和相互补充的方面,而意识过程却倾向于将这种矛盾的联系区分开)
2、 催眠能在很多情境下被体验(生活中,无处不催眠,如做白日梦的学生、极度抑郁的客户、回忆过去的老人等)
3、 多种方式可导致催眠发生(有节律的和重复的运动;吟唱;注意力集中;肌肉紧张性平衡等)
4、 在生物学意义上,催眠是必要的(催眠存在于各种文化中;父母是孩子天生的催眠师;自我尊重)
5、 催眠具有多重功能(实现内在动机的相互补充;保存自我同一性;扩展一个人或集体的同一性范围;显示解决办法的隐喻表达)
6、 催眠能提升自尊也能降低自尊(提升自尊性催眠:温和、有节奏、连续性;降低自尊性催眠:强烈、无节奏、强硬)
7、 催眠现象是产生心理体验的基本过程
8、 催眠现象和临床症状在不同的情境中可表达为同样的现象
催眠引导语言分类
1、权威式(直接指令、命令式口气、居高临下,父亲式催眠,简短、直接、一针见血)
2、跟导式(间接暗示:隐喻、引人入胜的语言、对称式关系,平等互补、母亲式催眠,冗长、含糊) 两种方法无优劣之分,可以一种为主,也可交替结合使用。
间接暗示分类
1、 知觉引导(标示)
2、 隐含预设式
3、 真实性陈述(先跟后带)
4、 开放式暗示
5、 或类比可择暗示
6、 完全选择式暗示
7、 反义并列式暗示
8、 意识/潜意识关联法
催眠深化技术
深化的目的:让被催眠者进入到更深入的专注状态中 常用的几种技术:
1、 重复唤醒(应用于同一次催眠中,唤醒、引导重复进行)
2、 数数法(倒数法);
3、 花园法;
4、 光照法;
5、 下楼梯法、音乐法、下坡法、电梯法(下行)、点压法等。
6、 故事诱导法
7、 混淆法(创造一个轻微的迷惑状态,从而进入非意识状太;适用于理智化的来访者,让其失去正常思维逻辑后进入催眠状态)
8、 黑板法(在黑板上标识,等同于混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