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免责声明:
1.我尊重任何职业和在本职业工作任何的人。
2.关于前景部分仅为个人意见,不同意可以在评论区和平讨论。
几年前,我私下里做了一个小小的预言,机器人将首先在运输、制造、服务等行业代替人类。但2022年人工智能在文艺创作方面的蓬勃发展,狠狠的给我了个耳光子。
NovelAI,OpenChat,DELL-2等耳熟能详的文艺创作人工智能在同一年涌现。聊天、写文、作画、作曲等等,无所不能。我个人认为,2022年是自2016年以后人工智能的第二个元年。
我相信大家对于人工智能是什么以及如何工作,大概都会有一个笼统的理解,我也不进行过于严谨的详细说明。人工智能,顾名思义,是人工制造的智能。通过机器学习等方法,让程序为自己的神经网络自主调节参数。准确的来讲,当前的主流算法是通过学习数以亿计的作品,模拟出人类创造的感觉。
也就是说,人类只能够提供数据集,让人工智能自行学习,学习的结果则是大量模拟神经元中的参数,没有人知道任何的参数代表什么,我们只知道在输入少量描述后,他能为我们生成想要的作品。
这就不提一个叫做“汉字小屋”的寓言(其实是对图灵测试的批评,john searle 2004):有一个汉字小屋,里面有一个人,你不能看到这个人在做什么。但是如果你提交英语,那么他将会翻译成中文输出,你并不知道他是怎么做的,也许他真的会中文和英文,也许他的手里有一本中英字典,甚至也许他只会使用谷歌翻译。
人工智能也是如此,像一个独立的个体一样,你无法控制他,也无法理解他,你不知道他的所思所想。
回到人工智能创作上,当前,人工智能的作画和作曲已经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虽然还有少许问题,比如不会画手),美术家和音乐家们大部分联合抵制,但收效甚微。
我有一些开发文字冒险游戏的经验,游戏不长,是一个比赛作品,美术组四个人花了几个星期出了接近一百张图(当时很傻,没有用立绘)。按照现在人工智能的效率,只要题词得当,100张图可以在几个小时甚至几分钟内画完(取决于电脑显卡的配置)。作曲也是类似,现在一些人工智能只需要给出歌词和情绪题词,就能创作一个完整的音乐作品。
于是一个工作流应运而生:人类只需想好创作方向,由openchat写剧本,将作画需求发给DELL-2作图,Jukebox配乐。完成后交给特殊训练过能运用renpy的Copilot(renpy推荐使用的vscode自带copilot插件)编写程序,稍作测试,文字游戏便完成了,打包发布——几个小时的事。
相对于传统做法(10分钟游戏,9个人两个月),在速度上此工作流有明显优势,质量也差不到哪去:毕竟每个环节都以假乱真。
现在这样,况十年后,二十年后乎?流程上的每个岗位岂不是通通失业?
这里就要开始探讨哲学了:AI做的东西,真的能代替人类作品吗?AI做的东西,有思考,有灵魂吗?
(以下省略每句话前的“我认为”)
回到人工智能本身上来,它是靠着海量的学习来进行创作。人类不也是这样吗?从呱呱坠地到入土为安,人类不断地从外界收集信息并加以消化。之后,这些信息成为了你大脑中浩瀚神经元存储数据中的一部分。同样的到现在为止,人们也说不清楚每一个神经元传达的电信号究竟代表什么。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些东西组成了你,你的灵魂和你的意识。
我们随便的考虑一下,假如你要做一幅风景画,画的元素是麦田和乌鸦。你可能会先想到你坐高铁经过农村时看到的金黄色的麦田,和冬天里栖息在树枝上的乌鸦,接着,你可能会想到梵高的那幅名画《麦田上的鸦群》,然后你可能想到你在校园时期学农时看到的景色。最后你将这些图片整合,构思出图画的结构,加入自己的思考,创作出一幅新的世界名画《鸦群下的麦田》(开个玩笑)。
人工智能的创作方式也是大同小异,首先根据输入的题词,从数据库中提取包含此题词的图片,按照相关度进行权重配比,混合,之后出图。
使用一句编程界的话(鸭子类型,描述多态):“如果走起来像鸭子,叫起来像鸭子,那么它就是鸭子。”
如果有人质疑AI的创作过程是不具有灵魂的,那么人类的创造过程也是不具有灵魂的。
有人可能会注意到上面的比较中,人工智能的部分没有“加入自己的思考”。那么请考虑一个例子:学生星期六应不应该上课?如果你是学生,你很可能不希望(卷王除外);但如果你是一个注重成绩的校长,你很可能希望;但更有可能的,你是一个普通人,你去网上翻了很多资料,看了很多人的意见,最后综合所有信息得出了你自己的结论,并认为这是你自己思考得出的结论。但是就过程来看,是你的大脑被各方的数据支配,斟酌损益,做出了判断。
那问题又来了,有人会说按照你的定义,人类就不存在自由意志了吗?其实这是不矛盾的,自由意志是指你可以决定你要做什么,而无论你做出什么决定,都一定是基于你的经验和数据的基础上的。
分析了半天就一句话,人工智能在数据量足够之后,也具有灵魂,也能将它的思考映射在作品当中。
(欢迎在评论里杠我)
那我们来看看人工智能的前景:如果四大信息技术合并(即万物互联,人工智能,云计算与量子计算),机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无所不能的。到时候如果人类还没有探索星辰大海的话,理想的社会形态应该是这样的:
每个社区有少部分安全官员负责,及时停止有错误的人工智能;一个城市配备一定应急处理人员,主要负责紧急机械维修;各国有一支常备军,如果遇到人工智能难以解决的争端,这是仅存的武力。
科研呢?AI包办!(不要觉得这很了不起,麻省理工医学院已经尝试使用人工智能合成高度自定义蛋白质组进行生产)
文娱呢?AI包办!当然,人类也可以从事这些工作,就当是自娱自乐。
到时候社会产能将大大提高,而社会需求将波动,但总体持平。
人类真正进入了一个放飞自我的时代。
不过也一定会有一些弊端。
生存价值下降,不少人遇到一些风浪,可能会选择轻生;劳动与创造技能普遍下降,如果真的出现一些大的突发情况,民众可能不能很好地应对;社会结构脆弱,贫富差距加大等等。
不过,总体来讲,每一个人应该会比现在更幸福吧。
end
大家在评论里和平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