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看到Rebecca公布了她们一家四口的最新计划:结束这一整年的环球旅行后她们要从居住了七年的香港搬去吉隆坡旅居两年。
我眼睛一亮:旅居?!这可是多少文艺青年、油腻中年的诗和远方!重点是还带着两娃,到底她是怎么做到的?
和Rebecca认识大约有七、八年了,眼睁睁看着她从公关公司小白领变身酷妈创业家,一边结婚生子带娃,一边完成线上母婴电商品牌的创业,好像这一切在她的生命里都是水到渠成的事。
前不久与她的一次久别重逢是在我家附近的中央公园,她和老公K先生暂停了香港的一切事宜,带着两娃开始了长达一年之久的旅行生活。加州是她们其中一站,在San Mateo居住的几天里,我们相约见了面。
之前只见过她的大女儿,那是当她还在襁褓中的时候,而此时眼前已是一个会随时切换中英文与大人对话的小女孩了。二女儿不到一岁半,尚未说话却特别独立好动,一双深邃的大眼睛不停地观察着周围的一切。小小的身体里仿佛藏了一个无穷大的内心世界。
两个孩子那一身小麦色的肌肤是典型的“旅居娃”特征,见到生人不害羞胆怯,在妈妈的监护下自己“照顾”自己在不同的环境里玩耍、寻找乐趣,“适应力”特别强。
其实想一想,她们的“适应力”能不强吗?这一年,她们一家四口的足迹遍布了台湾、日本、苏格兰、爱尔兰、加拿大和美国,两个孩子加起来的年纪不到五岁,却已行遍全球35个城市,365天的成长岁月里将近一半的时间都是在路上。她们见过的人、去过的地方、看过的风景也许比很多大人还多。
正因如此,你无法用一种特定的地域特质来形容这两个孩子,从她们的语言到穿着、到吃东西的口味、到表达自己的方式……她们身上的细节太多元化了,既不香港、也不大陆,不太欧洲、更不美国。你无法从表象的蛛丝马迹里判断出她们从哪儿来,但似乎把她们放在任何一个国度里,也都毫无违和感。这大约就是“旅居娃”的气质特征吧。
我在湾区见过的混血小孩很多,但像她们两这样真正具有“国际感”的小孩却很少。我相信这很大程度上不仅源于Rebecca和老公原本就很多元化的家族,也更源于这一年多来不断的旅行。
她们这个年纪,大脑和身体像海绵一样不停地快速吸收着周遭的一切感知刺激。她们比大人们更容易适应环境,也比大人们更容易被环境塑造。
带娃旅行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但带娃旅行的辛苦也是很难想象的,据说Rebecca曾经在一个月里就连续打包、拆包了不下十次——想想就觉得好累啊!但看看她身边的两个娃,我似乎参透了一点带娃旅行的意义:
她们身上有一种更接近自然的纯真,但又比同龄孩子多了一份稳重与成熟。她们看世界的眼睛变得不同了,任何多元化的、与常规思维不同的事物都不会让他们觉得夸张或离经叛道。她们望向你的眼神是美好的,是带着一份尊重性的试探。她们有脾气,但是不乱发脾气,她们很调皮,但是完全和熊孩子不同。
她们有着一种难以被察觉和描述的特殊气质。我称之为【旅居娃气质】。
Rebecca说:“她们这一年在旅行中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心体会学习到的知识和经验,是任何一所学校也给不了的。”是的,旅行,感知,是育儿世界里的最高等教育。
其实认识Rebecca这么多年,从未真正与她聊过“育儿”这件事。直到现在我也做了妈妈,终于带着巨大的好奇心,在加州明媚的阳光下,与这位酷妈好友展开了一段对话式访谈。
—————————————————
(以下访谈内容是我将英文记录翻译成中文后的整理文字)
我:你的育儿哲学是什么?
Rebeccca:尊重孩子,孩子就会尊重你。当然,尊重一个满地打滚的发脾气的三岁小孩是有点难度的。
我:描绘一下你日常的一天呗。
Rebecca:我家孩子每天起得很早,“很早”是指早晨6点以前。好处是你觉得自己在上午8点前就已经做了很多事,但同时后面的时间也就没啥新鲜的可玩了。当我们在路上旅行时,我和老公会轮流安排娃们每天的玩耍内容,确保她们有足够满的行程释放体能,好让她们晚上7点能准时上床。
我:是什么让你们开始了这趟环球旅行?
Rebecca:我们有很多的家族亲戚遍布全球,我们认为让孩子们有一些高质量的、与远方亲友们相聚的时间对她们的成长来说很重要。这些亲友们又都住在那些本身就令人心生向往的国度和地区:苏格兰、爱尔兰、日本、台湾、加拿大等,所以,要做出旅行的决定就不难啦。再加上我们的大女儿很快要到上学的年纪了,现在这个时期正是我们全家四口一起出去浪的最后机会。
于是,和老公讨论了无数次,与世界各地的家人们通了无数个视频电话,我们终于做出了决定:在这么多年香港的快节奏熏陶之下,我们要重新用一种更慢、更缓和的方式来体验生活。展开旅行去到我们的家人朋友那里,花一些时间与他们认真相处,让孩子们更多地了解她们的家族根脉,与家人们重新建立情感连接。
我们计划每一个旅行目的地都至少要住上几个星期,以便深度体会、细细观察。
我:带娃旅行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Rebecca:这是我们做的一个非常正确的决定。旅行中不断适应新环境的过程比我想象中要快,两个星期一晃眼就过完了。当然,带着娃旅行就把这种急速感觉更加放大了,因为所有的事情都比你单独旅行时所花费的时间加长一倍。但这种感觉很好,与那些你爱的人慢慢相处,即便一整天啥事没做也完全没有愧疚感。
我:你觉得两个孩子在旅行过程中学到了什么?
Rebecca:她们在旅行过程中被不同的文化与多元环境吸引和感染。我的大女儿三岁半,正是她最好奇的年纪。他会不停地针对周围环境问我们很多问题,有些问题的复杂度绝不亚于大人间的深度探讨。
我们每到一个地方就会帮她安排参加一些当地学校的短期课程或亲子班,以便让她体会到真正的当地儿童的生活。这样她可以有一个自己的时间表,有机会与许多同龄的孩子相处社交,最重要的是,让她学会了从父母的身边独立出来一小会,这也是非常必要的。截至目前为止,她上过台北的亲子课堂、爱尔兰的乡村蒙特梭利幼儿园以及美国蒙大拿州的体操训练营。
每一个我们去过的地方都对孩子们产生独特的影响力,我指的不光是客观环境,而是那些身边所接触到的人。比如,在美国波兹曼的时候和我女儿一起玩的最大的孩子比嘉悦大六岁,而在加拿大温哥华和一群孩子玩耍时嘉悦又是她们当中年龄最大的。在这种年龄多元化的互动中你自然会成熟得更快。
我:在你们去过的这些地方中,你认为哪个城市或地区的妈妈们最酷?
Rebecca:我非常喜欢台北和温哥华两地的妈妈们,我在那里也结识了很多酷妈。这两个地方都同时具有“家庭为先”的社会氛围,你能从中感受到一种强烈的社区文化,而不是都市文化。
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交通出行很便利,到处都有对家庭友好、价格合理的硬件设施及场地,例如餐厅、游乐中心、公园等,很方便随时让孩子们玩耍,也很方便家长们在这里随时遇见。
而香港的情况则相反,价格亲民的亲子活动及课堂选择很少,50美金一堂早教课简直再正常不过了。由于昂贵的房价租金,使得kids-friendly的硬件设备及餐厅也很少。而且,在这里大部分家庭都把孩子交由保姆照料,所以你也很少有机会遇见其他宝爸宝妈。
我:根据你的观察,内地和香港两地的妈妈们有什么不同或相同吗?
Rebecca:个人感觉内地的妈妈们与香港的妈妈们由于面临相对昂贵的教育资源和繁重的工作都活得比较有压力,而孩子门似乎也总是在追赶“其他孩子”的脚步,除了完成基本作业外还在学校、补习班及各种其他校外活动间疲于奔命。但有一点是一致的,大家都希望给孩子最好的,所以都在努力做着自己认为对孩子最好、最对的决定。
我:又要做妈妈,又要有事业,你觉得难吗?
Rebecca:我认为一个妈妈在孩子的前两年里是最主要的教育者。有句话说得好:“你可以做很多事,但你做不了所有事。(You can do anything, but not everything.)”尽管这个社会总是在强调现代女性做得了“所有事”,而我深信这“所有事”都必然有一个代价。
全力追赶事业的代价就是你无法分散一部分注意力给你的孩子,而且会错过很多珍贵的成长瞬间。
我的妈妈对我说过:“像马戏团里的小丑那样,你不断地在人生的舞台上抛着各种杂耍球,有一些杂耍球是橡胶做的,比如你的事业,抛出去后它会自己再弹回来。而你孩子童年的杂耍球则是玻璃做的,抛出去后就再也回不来了。”
我:你对你的孩子们目前最大的担忧是什么?
Rebecca:健康。我希望我的孩子可以在一个拥有纯净空气的环境里长大。我的大女儿今年早些时候得了肺炎,这让她原本健康的肺功能减弱了。而且,每天要打开手机查看空气质量检测报告才能决定今天是否可以带娃出去玩,实在是一件很有压力的事。
我:“妈妈”、“创业者”、“妻子”,这三个称谓你会首先用哪个来定义自己?
Rebecca:很奇怪,貌似大多数人在很多场合下都不会用家长的身份来完全定义自己。但事实上“妈妈”和“爸爸”是我们这一生扮演过的、世界上最重要和最有影响力的角色。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会改变,但至少现在的我对于“妈妈”这个首要的自我身份认定是毫无异议的。
有一句话我一直牢记:“几日虽长,几年很短”(The days are long, but the years are short.)。在做父母的头几年里,夫妻关系不得不暂时“让位”,但我知道这个时期很快就过去了,而那些超级忙碌又充满挑战的、一起并肩做父母的岁月则给我和老公的关系注入了新的生命,让我们更懂得珍惜和感恩彼此。
我:最后再问一句,带两娃旅行这么久,真的不累吗?
Rebecca:天哪,根本超级累,但是很值得!这样的人生体验是无价的,每当我们一起经历新的风景时,她们两脸上的那种惊喜表情就让一切辛苦都值回票价。
现在嘉悦时常跟我谈起她曾去过的那些地方,和她在当地交过的朋友,这让我无比开心!她会说:“妈妈,记得那时候……吧啦吧啦”——哈,她的人生也有满满的回忆啦!
——————————————————
后记:
截止我写完这篇文字时Rebecca一家已回到香港做短暂停顿,她告诉我接下去一周又将开启新的旅程:纽约、南加州、日本、肯尼亚转完一圈之后再去吉隆坡安家。
备受Rebecca的鼓舞,我对于接下来和老公要一起挑战的【带娃公路旅行】也有了更多信心!——我们一家三口在圣诞新年假期将用一个月的时间来一趟别样的公路旅行,当然,我也会持续用文字记录整个旅程与大家分享。
2018,让我们一起带着娃上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