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你的吼叫,会带给孩子什么?》推送后,公号后台陆续收到几位妈妈的留言。她们说,自己也知道不可以吼叫,吼叫也无助于问题的解决,但遇事时还是控制不住情绪。
这种感受我能够理解,因为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也有过类似抓狂和歇斯底里的情况。当时,我心里充满了挫败感,曾一度认为自己是个失败的妈妈。
其实,挫败感来源于对自己情绪管理的失控,而不是来自“妈妈”这个角色的失败。当负面情绪来袭时,如果不尝试着去接纳、化解,而将其叠加于孩子的淘气出格行为之上,这样非但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还会深深地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
静下心时想想,这样的做法实在是得不偿失!
2
这个世界上,你唯一可以完全控制的人,就是你自己。任何人,哪怕是你的孩子,都不能控制你的思维和行为。可是,我们却经常把控制自己情绪的权力拱手让人。
当我们需要别人按照我们的要求去做时,当我们需要别人接受或认同我们时,我们就已经不是自己情绪的主人了。
我们把大多数时间和精力消耗在了这些表面上看似能主宰,实则徒劳无功的事情上,总想以爱的名义,钳制孩子;却从没想过,是不是该把焦点对准自己,先把自己的情绪处理好?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踢猫效应”,描绘的是一种典型的坏情绪的传染效应。人的不满情绪和糟糕心情,一般会沿着等级和强弱组成的社会关系链条依次传递。由金字塔尖一直扩散到最底层,居于弱势的总是只能向比他更弱势的群体发泄怒火,无处发泄的最弱小的那一个元素,则成为最终的受害者。而孩子总是家里的弱势群体,往往就成为了这种坏情绪的“牺牲品”。
由此可见,当负面情绪袭来时,你如果没有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孩子一个稍微淘气的行为就可能让你抓狂、崩溃。你的情绪一旦失控,原本的可爱的孩子可能会瞬间变为小恶魔。于是,我们更加抓狂地想控制住他,可是盛怒之下,两败俱伤。
3
心理学认为,态度决定行为,父母看待负面情绪的态度一定会影响到孩子。你所采用的应对方式一旦被孩子观察到,就很可能影响到孩子以后应对负面情绪的态度。
如果负面情绪袭来时,你能冷静地对待,并能够跟孩子分享一下自己的应对方式,其实是给孩子做情商教育非常好的机会。并且,这个交流分享的过程是跟孩子建立深层次信任与情感联接的好机会。
父母可以告诉孩子:
“爸爸/妈妈今天上班的时候,遇到了很不开心的事情,心情很差(我心情不好不是因为你),现在都不想说话(告知之后一段时间我不太理你不是因为我不喜欢你),我想一个人待一会儿(表达自己的需求),你先自己玩一会儿,或者让妈妈/爸爸陪你玩(建议孩子的应对策略),等我心情好一些了再跟你玩(事情还会恢复平常状态的)。”
当然,孩子的情绪有时候是比较难控制的。如果这时孩子的“破坏”行为激化了你原本低落的心情,让你感到愤怒,请在心里默数30秒再开始讲话:“我现在心情不好,可能会吼你而让你很难过,我不想让这件事发生,所以我们一起安静10分钟好不好?”
通过这样的话语,我们能够把自己的负面情绪对孩子的影响降到最低,同时也让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通过父母的言传身教,让孩子认识到负面情绪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表达、乱表达。
如果你自己的行为恰当,就算孩子不规矩,你也完全可以让局势朝正确的方向发展。
4
《养出你能够忍受的孩子》这本书中,亲子关系大师杰米﹒莱瑟(Jaime Raser)在书中提到:
孩子们可以把与父母间的互动变成对抗,如果对抗的时机出错,双方关系就很可能演变成了一场战争,比较强悍的一方就能打赢战争。可是,就算父母们赢了战争,那也只是教会了孩子,赢是最重要的目标,而武力与权力就是赢得战争的武器。最后,孩子们学到的是,只要有足够的武力或权力,他们也可能打赢战争。但是,这场战争,没有胜利者,只有越来越多的受难者。
孩子需要成长,做父母的也需要成长,而成长必然伴随着痛苦与焦灼。
请把焦点放在自己身上,学会做自己情绪的主人,让自己的内心充满平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