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竹青一阳
记得高中时的班主任曾说过: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自己感悟。
初次听闻的时候,只觉得这一连串的排比句听起来朗朗上口,貌似极其高深的样子,若是给他人讲来定会显得自己也能算是个文化人吧!
也就没有细细去揣摩其中的深意,当然,现在回头想想,就以那时自己的见识来看,揣摩了,也没个所以然的吧!
也许是机缘巧合,让我有机会触碰到了“文化”二字。当我想以一张PPT去大概的讲述她的时候,我茫然,惶恐了!什么是文化?那些文人墨客所说的几乎无处不在的文化,到底是什么?
基于自己内心的茫然,惶恐,虽不知该如何准确的去表述,去描绘她,可我依旧迫切的想要去接近她。哪怕至今我仍不知所选择的道路是否正确,我还是要翻开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拜读一下!
余老先生的文采,博学,在我读至寺庙时便可深切的感受到了,甚至于让我不敢用望尘莫及等词来形容我与他之间的差距。
试想,浩瀚沙漠与一粒沙子可有的比?广袤森林与一片树叶可有的比?无垠大海与一滴雨水可有的比?好在我算是有自知之明的,没有因为此间的差距而心生巨大的自卑感,不敢继续往下读。不过终究,我还是不敢往下读了。
因为我怕,我怕抑制不住自己内心的渴望,抑制不住那种不顾世俗,不顾一切的冲动,踏上他当年的路!
都江堰上李冰父子驯服那汹涌奔腾的岷江之水;道士塔旁斯坦因,王圆箓,蒋孝琬黑夜中的阴人勾当;莫高窟内唐宋元明清的万般喜悦,辛酸变化;鸣沙山,月牙泉里高处不胜寒的真实感悟……
那种让你身临其境的感觉,莫名的让人产生一种如他一般的情愫:悲凉,愤慨,惋惜,心痛……
除过这些之外,我脑海中飘过的就是那句“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了!余秋雨先生当年辞掉一切职务,毅然决然的踏上的那场文化苦旅:黄河,长江,长城……多少年的辛酸,多少年的行走,莫不都是此间道理的真实写照?莫不都是一场修行?莫不都是探寻最为亲近自然,最为原始而又最为真实的文化吗?
书是他人写的,其间所包含的故事,哲理,亦都是他人修行路上的感悟,纵使读来会有许些共鸣,可终究只是共鸣,只可拍手叫好罢了!纸上得来终觉浅,唯有自己亲身行万里路,那故事才更为精彩,那感悟,哲理,才更为真实,清晰可见!
若是有一天,我也可以无忧无虑去行万里路的话,首先,我想去西安,因为那里,有太多我所思念的人,太多我想见的人,想做的事;其次怕是会选丽江了吧,因为那里,有大冰的小屋。
结识大冰和他的小屋,也是因为看过的两本书:《乖,摸摸头》、《阿弥陀佛么么哒》。
两本书都有十二个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有一个主角,每一个主角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认识大冰,而且去过他的小屋……
大冰是谁,一个既可以朝九晚五,又可以浪迹天涯的佛家弟子,是电视台主持人,是背包客,是流浪歌手,是酒吧老板……按他的话来讲,他的标签实在是太多了。这么多标签之下,自然做的事也就多了,卖过艺,唱过歌,爬过雪山,开过酒店……
其中最令我感动,敬佩的便是他酒店老板的身份了。因为在那间小小的屋子里,你有故事,他有酒;因为在那间小小的屋子里,无所谓灯红酒绿,官场浮华,有的只是普通人身上有血有肉的真情!
要真算起来,大冰走过的路,怕是没有那二十四人多吧,可是要论经历的话,那二十四人反倒不如大冰了,不是吗?他们有的故事是一个,而大冰有的,可不止二十五呢。
那句“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就是此理么?我不得而知。
我自知愚钝“自己感悟”绝非现在可以做到的;“阅人无数”也还是免了吧,如此年纪,可不适合,也无能力;至于“行万里路”,还是等到将来无后顾之忧再做打算吧!
如此,人生是一场修行,便先从“读万卷书”开始,慢慢参悟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