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三天假期,我在焦虑和挣扎中度过了两天。到了第三天,我终于意识到,假期是用来休息的,总是这样对待休息日和假期,非但没法得到休息,反而工作日的状态也会变得更糟,加班不是必要的,工作不会来不及的,分享也不是一定要做到的,天底下没有什么have to,真的做不了,你就上台跟人鞠个躬道个歉,失败本身就是人生的一个option。于是想通了,最后一天什么都不想,跟父母女儿一起出去走亲访友,度过了轻松愉快的一天,人终于放松下来了。
早上上学,陪女儿走到校门口时,女儿突然大哭起来,说忘了带美术袋(里面有美术课要用的美术用品)。我安慰了她,答应帮她去取,她才不哭了。等送到教室后,正好看见英语老师风风火火地冲进教室,把手上的书本往桌上一摔,说,都到这个点了,为什么作业还稀稀拉拉没交齐?火气冲天,旁观的我心惊肉跳。这时我递美术袋过去,女儿还在泪水涟涟呢,教室里班主任嘶声力竭,下面乱作一团。心里一时涌起了好几种感情。
焦虑的那两天里,我看了一本书,尹建莉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2》,因为打折,下了样张随手翻翻。里面的言论教人简直无法接受。全篇都在讲,什么事情不要做,却从来不说什么事情要做。对待孩子永远三个字"让他去",孩子行为不端也"让他去",孩子把房间弄得天翻地覆也"让他去",孩子拖延晚睡也"让他去",怎么可能呢?
我无法相信这样一本书能成为畅销书,我也无法相信爱能解决一切问题。这本永远都叫家长什么都不要做的书到底在讲什么?我的嘴对这本书嗤之以鼻,可我的脑子却没有放过去猜测这本书的逻辑。
直到突然"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几个字在脑海中冒出来时,我开始理解尹老师究竟想要告诉我们什么了。尹老师的核心思想就是不要干涉,不要把孩子塑造成你想要的样子,还给孩子自由发展的能力。
我突然意识到自己问题出在哪儿了。为什么我要去掌控一切?老大曾经说,掌控下的失控最美丽。妄图掌控一切本来就是不可能的事。孩子和小我,其实都不是我能够掌控的,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父母最大的妄念就是想要操控一个有独立大脑四肢的个体,而却连自己四肢大脑都掌控不了。好孩子的标准就是守规矩,听话,按我的指示去做?孩子为什么必须是个好孩子呢?她就是她自己,她有弱点,会犯错,笨拙,粗心,不服管教,那是人的本性,是孩子的天性。对待自己也是这样,不管做什么事,大脑里总会有人先演示一遍怎么完美的做好,小到打个电话,大到写篇材料,一旦不能按照演示做好,完了,拖延啊焦虑啊自责啊全出来了。这次的分享也是,怎么彩排怎么准备届时如何表现,早就有人替我全想好了!想得头头是道,完美无缺,可落到细节时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有可借鉴意义的表述方法,推进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在挫败中,反而当初分享的激情全没了!因为在我的字典里从来没有失败这个词,焦虑终于把我压垮了。无法按时入睡,工作时无法集中注意力,不能忍受女儿拖延,不能忍受家务缠身,不能说服自己运动,所有节奏全乱了。连老公都看不下去,有一次让我早晨别吼尹月,指着尹月鼻子骂她给她下最后通牒更是常事。
自从我意识到,原来孩子不需要管教,只要支持与爱,孩子也能成长时,我重新审视了和女儿的关系,也重新审视了和自己的关系。我突然感觉有一个底层信念被打破了。
长久以来,我一直有一个信念,时间来不及了。特别讨厌浪费时间的行为。享受、玩乐、聚会、逛街。全都在黑名单上。只有工作、学习才是正经事。这个信念的背后是一个更深的信念,优秀的人都在努力,你有什么资格浪费时间?在这个信念背后还有一个更深的信念,我不够优秀。
有一次我跟老公开玩笑说,我心里深深地觉得自己就是个烂人。但老公却说,我不觉得,你在我心目中一直是个很上进很优秀的人。虽然我其实借着玩笑说的是真心话,但我也发现了,何必要执着于这种糟糕的信念呢?这种信念除了自怜自嘲还有什么积极意义?
这种"时间来不及了"的催促感一直在紧跟着我,我从来不懂得如何真正的放松。以至于我现在学会停下来看看一看树梢的风景、细细品尝嘴里正在嚼的滋味、用手抚平衣服的褶皱,都会觉得分外的幸福。
一旦放慢下来,突然很多问题都迎刃而解了。用抹布细心地抹桌子好像特别的快乐;洗碗其实不能算是苦差事;陪女儿做作业、哄女儿睡觉这些反复出现的月目标很轻松地自动完成了。女儿其实真是好女儿,其实不要打骂和立规矩,居然只要关注和鼓励,她也同样可以做好,她做不好的,给予耐心与理解,允许她犯错,其实孩子能有多大的错呢?忽略她的需求,忽略她的困难,用规则控制她,用冷漠回应她,才是造成她注意力涣散,让她变成习惯躲在幻想的城堡里,对自己评价超低,固执地认为自己太笨而拼命吃鱼的孩子,这样的妈妈才是最糟糕的好吗?
没想到这个曾经令我焦虑不堪的孩子,在我转变了看法后,反而变成了我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来源。跟她拥抱也变得没那么抗拒了;她爱哭的个性,我也没觉得那么丢脸了;她不想做作业,我居然也没骂她,反而叫她休息,让她感动不已;她忘带东西,我没有一句批评,而是二话不说往返家里学校去帮她解决问题,原先那个信奉小孩子必须吃苦头才能长记性的我到哪儿去了?
她最近总是说,奇怪,妈妈现在怎么对我这么好?我没有告诉她,是她解开了我的心结,正因为学会了对她温柔,所以也开始对自己温柔;正因为对自己温柔,也更有能力对别人温柔;原谅自己,和自己和解,不纠结,不焦虑,顺其自然,学会放松。
对这个英文老师,我感觉很抱歉。这曾经深深套住我的不幸福的怪圈,正在套住她,让她看不见圈外的幸福。一个老师要管理3个班级,一个班级有45位以上的学生,学校人手紧缺,便给老师无数压力,老师在压力之下,看不到所需要的高效,就会失控发火,孩子们生活在这高压的环境中,更加不容易集中注意力,孩子的吵闹加剧了老师的压力,老师又把压力加在孩子身上,孩子在学校受到压力,回家便想放松,不想认真学习,父母看到孩子不听话便要生气,生出了更多的责骂吼叫,孩子成为父母的压力来源之一,而父母又强势地把压力加在孩子身上,这不幸福的循环,好像永远无法打破一样,叫这个社会变得越来越戾气,越来越急躁,越来越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