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孔明是希望夏侯惇上山来,爬得越高越好。
夏侯惇睁大一只眼睛,一面上来,一面也在看着山上的动静。他一看,山上没有多大的变化。
就在夏侯惇距离刘备、孔明不满三箭之路,诸葛亮便将羽扇一摇,发出了信号。
早已说过,前山毛仁将军带着100个弟兄,50根喷筒火箭守在那里。现在见到军师羽扇上的命令,毛将军一声吩咐:“军师下令,咱们动手。”
两个小兵扛一根,凡是后面的弟兄都抽出一个火把,将前面喷筒火箭上的药线点燃,第一节竹管爆开,喷射出50支火箭。
现在,一共有50根同时爆开第一节,那火箭就要喷射出去2500支,从上往下真象雨点一般,射向曹兵。
这班曹兵从未尝到过这种滋味。射在身上,立即随风烧起来;射在眼睛里,立即双目失明;射在咽喉之中,轻则受伤重则致命;要是转身逃,又要被他射中后脑。因此,连招架的办法都没有。
而且,爆开一节连一节,连续不断地火箭,不要说无法冲上山去,连转身逃都来不及。因此,跟上来的曹兵,一批批地倒下去。不死者,都在山坡上连爬带滚地逃下山去。即使前山五十根射完,左右、背后还有200根,足够你夏侯惇受用了。
这时的夏侯惇,毕竟是个大将,他发现得快,便起手中长枪,拼死播动,把火箭象水一样左右拨开。夏侯惇动作算得快了,但是他的脸上也中了两只火箭,虽然伤势不重,可是痛得他一只眼睛荡了出来。
他想,这是什么老掉?又中了诸葛亮的埋伏。看来上山是不可能的了,下山倒又烦难。因为圈马下山,后脑上岂不要给火箭射着送命?真是进退两难。
山足下的李典与一部分没有上山的曹兵,感到真是不幸中之大幸。可是大家不懂,上面的埋伏象落下来的红雨一样,看你夏侯惇如何退下来。
就是上面的孔明也在想,夏侯惇你怎样逃命?
可是在这点上,连孔明都想不出来,夏侯惇自有逃命的办法。在三国中,逃走的本领他是最有名气的。
夏侯惇一面招架,一面想着活命的办法。由于他手中的兵器习练得滚瓜烂熟,因此他把播急的长枪改用一只手,照样能把火箭招架得水泄不通。
他探出另一只手,很快地将马头向后一圈,他的身躯在马鞍上比风车还要快地一转,形成倒骑马势,正面仍旧对着山上,可是马头已经向了山下。
他一面播枪,一面两腿连连夹着马肚,战马直往山下奔去。
孔明在山上看的不觉好笑,真是出乎意料,这个家伙竟然想得出倒骑马背的脱逃之计。这条脱身计,连我诸葛亮也想不出来。因此,孔明又希望他逃到山脚下时,地雷立即爆炸。
夏侯惇马到山下,他被孔明的火箭吓昏了。低头一看,忘形地叫了出来:“本督的马头哪里去了?“
李典回答说:“请你旋转身来。”
夏侯惇回头一看,不觉笑了出来。他很快地坐正了马背,招呼李典快走。
两骑马飞驰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