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教学,主要表现的是教师直接作用于学生,良好的师生沟通,才能使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扎实,理解得透彻,运用得自如。而教育,教师只直接作用于学生往往效果不大,因为每一个学生背后,最影响他的是家庭是父母。教师实施教育,最好的办法是即要作用于学生,更要作用于学生背后的家庭父母,或者透过父母,作用于孩子。而实事上,一说教育,常常家校互相推托:老师说,孩子受家庭影响最大,孩子的教育首先是家长;家长说,孩子跟老师时间最长,最听老师的话。教育从来都不是简单的直接作用,必须是家校生三者互动,它远远不象教学那样表现得那么简单,我一向认为家长是需要引导的,是需要与学校老师共同协作的,很多时候,对孩子教育,必须也只能透过家长作用于孩子,就如同生命的传承,家族的生命,透过父母传递给了孩子,从而给孩子奠定了生命与家庭的基因,教育也是如此,深入人心的教育,必须是透过父母作用于孩子,学校、家庭、孩子三者思想共通、理念统一。当然教育也绝不是说说就能起作用的,更需要三者一起营造一个氛围,一个有着共同理念共同话语的氛围,这就更需要对家长的沟通与引导。
第三周
十六、复杂的班情
近期与几个孩子沟通交流,分析了几个孩子的学习状态,目前6班的情况以下现象比较突出:
一是,原来高一时没有怎么努力,或者很不努力的学生,进入6班后,决心努力学习,曾经落下的科目在努力提升追赶,学习状态比较积极,对自己也较有信心,只是目前弱科不是一下子能提升扭转,需要时日坚持,总体成绩在慢慢提升。这部分同学是6班的生力军。
二是,高一曾经比较有基础、学习本来不错的学生,因为分班考试时成绩不理想,没有进入比较好的5班,觉得凭自己的实力不应该进入6班,但没想到进入了6班,感觉较受打击,学习积极性不强,状态不佳,努力不够,本应当成为班级学习的榜样,起到带头作用,成为班级的骄傲,但只因心态问题,一蹶不振,没有冲劲与干劲。这些完全可以成为6班尖子生的同学正在起负面作用。经过工作,部分人刚刚意识到需要调整。请相关家长重点关注。
基础差的同学在拼,基础好的同学在怠。基础好的同学不用力学习,成绩也没差下来,虽然比高一时已然差下来,但在6班还不错;基础差的同学成绩还没有冲上去,尽管已经比高一时好很多。
三是,有严重弱科的同学,最大的问题是不与老师沟通,坚决不问老师问题,与老师老死不相往来。差在学习心态。基础好的学科,问老师问题非常积极。
所以学习的问题,要真想改变现状,首先是主动找老师沟通。学习的本质就是沟通!希望家长今后在与孩子谈论学习时,要紧扣是不是与老师沟通交流、问问题这一关键点上展开。力促孩子走近老师,走近老师意味着主动、积极、开放、接纳、提升、进步。
共勉!
十七、关于问问题
这一段重点是狠抓作业,比较有成效,作业是学习的本分,这个本分必须守好。
接下来要在找老师问问题方面加大督促力度,
问问题,一是说明学习在主动思维,深度思维,没有问题基本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学习浅表化,只是努力记住了概念,根本没有思考,没有领会,没有消化。目前好多同学只停留在这个层面,所以很努力但没成效。
二是,问问题的同学一定具有学习的主动性与学习的热情,
三是,及时化解自己学习的疑难点
四是,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能保持与老师的思维沟通与交流,能让老师尽快了解学生自己知识思维上的问题,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即时调控。曾有学生反映某科老师讲课快,对有些知识点讲的不细,常说的话是“这点大家应该都能理解,我就不细讲了”,其实同学们根本没理解。而化解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几个同学找老师问问题。只要有三两个学生给老师说:老师您今天上课讲的这点我没听懂,那么老师几乎一定会在下节课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多与老师沟通的学生,是完全可以深深地影响老师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的,说得直白些,老师的课,是为经常问问题的学生而讲的。那些不问问题的学生,无形中被人代表了。
只有师生思维沟通,师生才会形成合力。课堂认真听讲的同学,只是做好了第一步,远不等于能把学习搞好,因为思维没有跟上,学习没有疑问,所以请各位家长在与孩子交流时,把握好这方面的引导:知识不是问题,思维才是问题,思维的提升从问问题开始。
十八、好的苗头与再说问老师问题
经几位主要学科课任老师反馈:
这一周,是6班听课状态、作业质量、纪律观念、教室环境方方面面表现最好的一周,每个老师一走进教室,都会产生一种感觉,孩子们显得眼睛更有神彩,面貌更有精神,老师讲课感受更为愉悦,孩子们课堂听课氛围也更舒服,课下问问题的同学越来越多,只要课堂有机会,能够主动提问的同学也越来越多,这是几个主科老师的共同感觉。这种变化悄然生发,孩子们学习的动力与热情正在逐渐增强提升,6班孩子的毛病当然还有很多,但这些变化让人欣喜,希望各位家长,本周末与孩子沟通交流,以肯定、表扬、鼓励为主,只有肯定、表扬、鼓励才会改变一个孩子,而批评、说教、甚至所谓的良好建议,都不会真正的使孩子改变。
同时继续引导孩子走近老师,只有与老师沟通交流,才会使学习的心态变得更为主动,思维更为深入,知识更为稳固。
许多孩子以不习惯问老师问题为借口,要明确告诉孩子,问老师问题绝不是习惯问题,事实上没有谁会把问别人问题当做习惯,问问题,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解决自己的疑难,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希望家长在谈论这一问题时不要引导让孩子养成问问题的习惯,这与习惯无关,就像我们去政府部分办事,要时刻保持微笑,保持语气柔和,这不是个习惯问题,而是为了自己好办事而必须采取的行为。想把学习搞好,就目前我班学生的层次,不问问题几乎注定死路一条,个人学习再努力,也常常只是在知识的表面上努力,思维上却得不到提升,这时必须与老师沟通交流,只有通过问问题,老师才能慢慢了解孩子的知识结构、思维能力、理解层次。所以问问题不是要养成习惯,只是一项学习提升的必须途径。
典型例子:
我班有两个同学,每次考试成绩都极不理想,许多基础知识掌握非常不好,终于鼓起勇气问老师问题,问的问题是从学而思辅导机构弄来的习题,难度相当大,老师都要很费劲地才能理清楚思路。
这个例子,基础薄弱,却抓难题,思路不清,眼高手低,看似努力,毫无效果,思想固执,不听师言,自以为是,自我感觉良好,自我认为努力,但一和老师沟通交流,老师便迅速发现了问题,但可惜的是他们只是偶然与老师交流,并不能轻易地接纳老师的建议。这两个学生在我班有很强的代表性。这种学生我班不少于20人。他们不是真心找老师问问题,不是虚心请教,更不虚心接受老师的建议。请家长与孩子各自对号入座。有则思之,无则加勉。
2017年我带高三,学校下指标要求所带班级必须100%过重本。当时记得有至少三个学生数学物理成绩极其薄弱,严重拖后腿。当时我要求这几个学生必须每天找数学物理老师问至少一个问题,如果实在没有问题,也必须找老师打一个招呼,问一个好,我在两位老师办公桌前贴了一张签到表,每天必须签到,签到之后必须向我报告:老师,我今天问了物理数学问题了。坚持了整个高三,榆木脑袋也给问活了。最后100%指标完成!
这样的事情,一年一年的重演!但能真正坚持下来的不多……学生成绩进步最大的障碍是,把老师视为陌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