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0多年前的一天,有一个名叫宜臼的小王子,抽抽搭搭地逃到他外公的家里,向外公哭诉道:“姥爷,大事不好了!父王要把我们娘儿俩给废了!”
这一位宜臼,原本是西周根正苗红的太子,他的母亲是王后,他的父亲,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烽火戏诸侯(烽火戏诸侯这件事无疑是后人编出来的)的周幽王。周幽王娶了褒姒后,更宠幸这个小妾,事情发展到要废王后、改太子的地步。太子见势不妙,逃到外公——申国的首领家里。那时候诸侯国的首领还没称王,而是叫侯。
太子出逃,事非小可。申侯这时就算没有二心,周王也不可能再信他。再说,据说周幽王已准备聚集兵马,攻打申国。申侯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向周的宿敌——犬戎——借来数万蛮兵,先下手为强,杀向京都。犬戎是游牧民族,数百年来游荡于如今中国西部区域,侵扰着华夏的村镇和农田。周幽王果然措手不及,他想向其他诸侯呼救,但远水怎救得近火?镐京迅速沦陷,蛮人在中原肆意屠戮,周幽王本人也被手起刀落,脑袋搬了家。西周三百年江山,毁于一旦。
搞破坏不是申侯的目的,他护着自己的外孙宜臼,向东逃跑到洛邑,在这里建立起新的京都,延续周的香火,史称东周,宜臼即为周平王。
1.诸侯要乱来了
这一年是公元前771年。那时候没有微信微博,京都的变故,各地的诸侯要等到数个月后才有机会虎躯一震——这就是为什么前文说烽火戏诸侯是编出来的故事,假设周幽王真的曾点起烽火台召唤诸侯,以当时的交通条件,各地诸侯要花数天数个月的时间才可能赶到现场,褒姒美女的反射弧就算比猪还长,也未必能够笑得出来。
一个朝代的国王,混到被人赶来赶去,甚至拎起来杀掉,他的威信也就丧尽了。尽管真实的周王仍在那里,但心中的周王早已消失了。从东周的时代开始,中国实际上已陷入了分裂。大佬没有了,底下的小头目为所欲为,没事你砍砍我,我砍砍你。周王敢怒不敢言,他就是想管,也没那个本事。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封建制度。
想当年,周武王趁殷商大军出外与蛮族打仗,一举攻陷了朝歌。为了安定人心,抓几把泥巴将商纣王涂成黑脸之余,连忙给合伙搞事的王族和诸侯分点好处。他继承了商朝的分封制度,把兄弟、族人、功臣分到各个地方去当土皇帝。分封制度的弱点,就是越拆越散,弱中央强地方。第一代受封的人,大部分是亲兄弟,好朋友,利益均沾,血脉相系,忠诚度没有什么问题。但到儿子、孙子、孙子的孙子……一代代传承下去,天然的联系就不复存在了。
东周的前半个阶段,即春秋时期,开始了一场大鱼吃小鱼的游戏,一百多个诸侯国中,有52个被吞并,36个“侯”被干掉。这就是孔子哀叹“礼崩乐坏”的那个时代,从周平王被犬戎赶着四处逃蹿的时候起,就没有人把周王当回事,除了一个吊丝——秦。
2.养马人的后裔
被分封的诸侯,大部分是周王的兄弟、儿子、侄子、功臣、故旧,出身必然是高贵牛逼的。比如,齐国是封给出力最多的姜子牙的;燕国是封给召公(周武王的兄弟)的;晋国的先人是周武王的儿子;鲁国则是封给周公的儿子……最不济的南蛮楚国,好歹先人也是一方的领袖,只有秦国的先人,出身十分尴尬。他们是负责给周王养马的。
孙悟空的在凡间的这一位同行名字叫秦非子,秦非子养马的本事很有一套,周孝王就大手一挥,把今天甘肃天水一带的一小片地方划给他,让他带着族人负责在那里养马。那片地方既然适合放牧,必然也是犬戎活跃的舞台。秦人从一开始就与他们爱恨交织,纠缠不休。
公元前822年,犬戎人杀死秦的一个首领,此后双方开始大规模地互砍,在互砍中彼此学习,共同进步。反正东部的各路诸侯觉得,秦人啊,跟犬戎是一伙的,就是一群野蛮人,哪里懂什么礼义。不过秦人倒是很拼,他们努力立足下来,在西部霸地盘的同时,又一点一点向东扩张。
周平王东迁这件事上,他们特别出力,一路护着周平王到洛邑。作为回报,周平王给他们提升了地位,使他们能够与其他诸侯平起平坐。
只是,仍然没有人看得起他们。在东部诸侯看来,秦人跟犬戎是一样的。
3.变法
礼崩乐坏的春秋,诸侯们是慢慢杀红眼的。一开始,诸侯国之间打仗,都按老规矩来,像是骑士间约好的决斗,大家先布好阵,排好队,你砍我一刀,我再砍你一刀。不能抢攻,不能偷袭,对手受伤了,就不能继续攻击。对手渡河渡一半,也不能趁人之危。
当年公序良俗就是如此,谁不守规矩,谁就是万民公敌。
但时代慢慢变了。游戏来到不同阶段,规则已变得不同。绅士决斗变成生死之争,再也顾不得什么风度分寸,你看美国政府现在封杀华为打击中国时哪里还有假装讲什么道理?
诸侯国间的斗争渐渐不择手段,每一个国家都必须想方设法增强实力,在这种背景下,开始了变法的时代,法家登上了历史舞台。
持法家思想的是什么样的人?他们残酷、冷血、六亲不认,像机器一样,为了达到目的,可以随意碾碎一切(最后往往连自己也碾碎)。
卫国人吴起受到鲁国国王的赏识,要封他为统帅,带兵跟齐国人打仗。但吴起的老婆是齐国人,鲁国人有点不放心。这有何难?吴起随手就把老婆杀了,拎着她的头到齐国赴任。
法家提出的主张,最合那个时代君主的需要,他们带来的是满满的干货,帮助君主提升国家的力量。
现在我们都知道秦国实行了商鞅变法,成为强国。其实,秦与商鞅既非变法的先行者,也谈不上有什么独创性。甚至那个“只要搬一根木头到北门,就可以获得重赏”的著名策划,也不过是照抄了其他变法者的做法。
李悝最先在魏国实施了变法,使立国不久的魏成为强国,训练出令人胆战心惊的魏武卒。然后是杀老婆不眨眼的吴起,在楚国也一度搞得风生水起。然后在魏国混得不愉快的商鞅跑到秦国,把吴起的作业照抄了一次。申不害在韩国也也推行了类似的主张。
各家的变法都一度产生相当可观效应,但真正改变国运,一举实现吊丝逆袭的,只有秦国。
4.商鞅的药方
周的制度,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已显露出明显的缺憾。
首先,把国家越拆越散的分封制度,显然不利于在争霸角逐中胜出。地盘最大的楚国最先想出新点子:打仗抢到新的地盘后,按惯例,得封赏给某个王公,或是立功的大臣。但楚王不这么干了,他把那块地“悬”着,不封赏出去,“悬”后世便演变成“县”。
楚王直接派官员去管理这些县,县官不是世袭的,而是流动的。所以这些县就没可能发展成贵族的私产,它始终掌握在楚王的手里。要打仗时如臂使手,不必依赖领主的忠诚度。
其次,传统的井田制,在税赋上存在严重的漏洞。
井田制因农田排列方式神似“井”字而得名,“井”字形的四周是私田,中间是公田。农民耕种私田养家,同时还必须无偿地为领主耕种公田。
问题在于,铁器在当时取代青铜、石块、木柴成为新的农具,拥有铁制农具后,开垦荒地变得容易。事实上,井田之外,大量的新垦农田已经存在。耕作这些田无须纳税,农民很自然地抛弃井田,耕作新田。国家收不上税,很快就会崩溃,更别提对外打仗了。
因此,当时鲁国实行了改革,承认了新垦农田的产权,允许自由交易,同时改为按拥有土地面积大小来收税,历史上叫“初税亩”。初税亩既鼓励了荒地的开垦,同时又增加了国家的收入。
再者,世袭爵位制度使社会缺少流动性,君主无法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打仗。既然爵位是世袭的,而不是开放性地对所有人论功行赏,打仗没有好处,农民又怎么会有积极性上战场呢?以欧洲同样的封建时代作为对比,当时打仗当兵是贵族、骑士特有的权利,平民是没有资格的。
商鞅变法,核心政策正是对以上数点开出的药方:
实行郡县制;
废井田,开阡陌;
论功行赏,设18级爵位。
18级爵位是对所有人开放的,秦国人只要拎把菜刀出门去砍别的诸侯国人,每拎回来一个脑袋,就升一级。商鞅自己入职没多久,就带人去砍老东家魏国,收获颇丰,连升数级。
这一制度极大地鼓动了秦国人的积极性,使得秦国全民皆兵,成为令人闻风丧胆的虎狼之师。
5.为什么是秦国
大多数国家都实行变法,为什么最终的成功者是秦国?
最重要的原因,正是因为秦国的穷与落后,没有什么基本盘。魏国、楚国的变法,一段时期里都成效卓著,但没过多久,传统的势力就强烈地反扑,削弱新法的效应。而一无所有的秦国,别无选择,比较容易一条路走到头,将新法执行到极致。
80年代开始改革开放,特区的试点选择在深圳,因为它当时只是一无所有的小渔村,没有什么输不起的。假设一开始特区选择在上海、北京,选择在经济发达,基础雄厚的城市,变革的效果,必然不如深圳。
另外,秦国的地理位置也十分有利,秦的东部边境大多数山脉、河流环绕,只有几个险要的关隘可供出入。这样的战略地势,防守起来非常容易。别说在东部的诸侯眼里,秦国那穷地方鸟不拉屎,不值得去打,他们就是真想去打,也不太容易。
秦国可以不受打扰安然进行变革,直到自己十分强大为止。作为参照,其他诸侯国,例如魏国,身处核心地带,强敌环侍,还没怎么样就在左厮右杀中消耗变弱了。
秦非子得到领地大约是公元前879年,商鞅变法则开始于公元前361年,粗略地算,秦国苦熬了500年,终于迎来出人头地的时机。他们十分幸运,支持变法的秦孝公恰好命长,在位干了24年。再经过100年的发展,等到秦始皇继位时,秦已经是首屈一指的超级强国。
秦始皇同样是超级能干的人,他在位27年,几乎一路都是成功成功成功,干的件件是惊天动地的大事,这些成功是植根于先人累积的基础上,“奋六世之余烈”。
首先是清除秦内部的赵国、楚国势力,接着秋风扫落叶般地吞并了其余六国。统一天下后,统一文字、度量衡,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在咸阳为中心修建驰道——古代的高速公路。兴修水利,如灵渠。修筑长城。
因为太顺利太成功了,秦始皇难免十分膨胀,觉得没有啥事是他搞不成的,所以就开始乱搞。他喜欢四处巡游,欣赏战果。当他来到琅邪,见这里人烟稀少,立即命人从别处迁移3万户人过来定居。召集70万民夫,修建自己的陵墓,事成之后埋杀这些劳工。还有修阿房宫,无一不劳民伤财。秦始皇征用民夫的数量之多,令人目瞪狗呆。秦朝时全国人口大约为4000万人,据一些史料记载,被征用的民夫人数竟达到1700万!
这样的行为,无异于为帝国挖墓。
6.坍塌与传承
在法家政客看来,国民是棋子而不是人。最好尽量把他们打散,重新组织,使他们成为只会耕作和打仗的机器,才能够把帝国的效率发挥到极点。
秦国禁止成年的儿子与父辈一同居住,禁止兄弟一同居住(一开始是双倍赋税,后来直接禁止),同姓、同族的人被分拆居住。鼓励百姓相互检举揭发,包括亲人之间的互相检举。让邻里互相监视,一人犯罪,数人并罚。
这些变态变态的行为,显然不符合中国人温和的天性,中国人传统上注重家庭、亲情,讨厌这些反人类的东西。统一天下后,家大业大,情况加倍复杂。秦始皇用当初折腾秦人的方法去折腾六国的百姓,问题就大了。秦的经验并不能在整个中国复制成功。
秦始皇去世第二年,皇朝就轰然坍塌。持续700年的秦,在最巅峰的位置上瞬间灰飞烟灭。
然而,它开辟的一些制度,从此却被世世代代传承下去,并令中华民族受益。例如统一全国,统一文字,实行郡县制。这些关键选择避免了中国像罗马帝国一样陷于分裂,华夏始终一家,始终拥有一致的文化认同。今天我们能拥有14亿人的统一大市场,在此基础上快速发展经济。新冠疫情期间,有全国上下同心,各省医疗队驰援湖北的壮举。这种事,欧洲人想都不敢想。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朝不慵午不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