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糖尿病该怎么办?

有一位19岁的高三男生,在高考时突然昏迷,住进了ICU,生命危在旦夕——罪魁祸首竟是“糖尿病”。

这么年轻为什么会得糖尿病呢?难道糖尿病就跟得感冒一样,那么容易得吗?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国际糖尿病联盟官网给出的一组数据,你就能明白了。

2021年12月6日,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官网,发布了最新的全球糖尿病地图。

根据最新报告,2021年全球约5.37亿成年人(20-79岁)患有糖尿病(10个人中就有1人中招); 预计到达2030年,该数字将上升到6.43亿;到达2045年将上升到7.83亿。在此期间,世界人口估计增长20%,而糖尿病患者人数估计增加46%。

而且在2021年,20-79岁人群中,糖尿病患者数量最多排在首位的国家是中国。

看到这组数据,你是否也害怕自己会成为其中一员呢?既然糖尿病如此普遍,那么预防就不容忽视了。

在《疗愈的饮食与断食:新时代的个人营养学》(下文简称《疗愈的饮食与断食》)一书中,就有关于糖尿病的来由,以及糖尿病患者应该如何调整饮食等等。

本书的作者是美籍华人杨定一,他是纽约洛克菲勒大学—康奈尔医学院生化博士,曾任洛克菲勒大学分子免疫及细胞生物学实验室主持人、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癌症研究所咨询委员,对整体疗法有独到研究。本书是与台湾“天下生活”合作出版“全部生命系列”之一的作品。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影响糖尿病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01影响糖尿病的关键因素——胰岛素阻抗

说到胰岛素,大家一般都会想到糖尿病,因为它是降血糖的关键。但其实胰岛素最主要的功能,是在身体透过进食取得营养(例如糖分)后,将这些营养送到不同的细胞使用或进一步储存,而降血糖只是一个顺带的结果。

也就是说胰岛素的作用是一种促进生长的荷尔蒙,它就像是一把能开启细胞大门的钥匙,让营养进入细胞,帮助建立身体的组织,并将多余的营养转成肝糖和脂肪存起来。

一型糖尿病患者是缺乏胰岛素,营养进不去细胞,患者变得消瘦且血糖很高。遇到这情况,解决的方法就是注射胰岛素,这样细胞的门才会重新为糖分而开,血糖才能降下来。

而二型糖尿病患者则不同,他们大多数胰岛素分泌正常,甚至还偏高。像这种情况就会造成身体最需要养分的肌肉细胞,不对胰岛素起反应,就好像细胞从里面把大门反锁了一样,你拿着再多的钥匙也打不开门。那么这时候进不了细胞大门的糖分就会越来越多,在血液里累积,导致血糖上升。

像这种对胰岛素不反应的状态,也就是胰岛素阻抗,如此持续下去,也就让人得到糖尿病的诊断。

既然胰岛素阻抗是得糖尿病的关键,那胰岛素阻抗最大的敌人又是谁呢?

02胰岛素阻抗的敌人——不良的饮食习惯

如果我们想找胰岛素阻抗的敌人的话,可以先来了解一下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个得糖尿病的高中生。据他所说,他在备考期间体重就增重了70斤,而且他每天都要喝4-6瓶饮料(包括2杯奶茶),吃一碗饭要配半碗肉。

从他的不良饮食习惯结合当下我们的饮食习惯来看,它是怎么引发胰岛素阻抗的呢?

在这个物质丰富的年代,人们一天不光只吃营养丰富的三餐,有时在餐前餐后还会喝各种饮料,吃各种零食、水果等等其它食物。

对于身体来说,频繁的进食(随时吃糖、吃淀粉类食物),会让消化道没有时间休息,而且还会让胰岛素不停地分泌。长期下来,身体充满了糖,也充满了胰岛素。

当胰岛素高到一定程度,身体撑不住了时,也就不再接受胰岛素的讯息,因此就引发了“胰岛素阻抗”,形成糖尿病。

而且胰岛素过高还会阻断大脑接收瘦素“已经吃够了”的讯息。当大脑接收不到身体发出的饱足讯号时,就会误以为没吃饱而一直吃个不停。

你看那个高中生的饮食习惯,再结合以上的知识,就很容易明白他为什么会得糖尿病还会体重上升了。

所以说,如果一个人有不良的饮食习惯——长期采用高碳水化合物、高脂肪、高热量而缺乏膳食纤维的饮食,像是过度加工食品,也就容易导致胰岛素阻抗,从而得糖尿病。

既然不良的饮食习惯是胰岛素阻抗的敌人,那么我们又该如何正确饮食呢?


03改善胰岛素阻抗——饮食调整

糖尿病患者想要让胰岛素降下来,帮助解开胰岛素阻抗的困境,除了用药以外,还可以通过调整饮食来解决。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杨定一博士是如何帮助他的同事制定饮食调整计划的。

一开始,杨博士为同事制定的是断糖计划,主要是提醒他们不要吃添加精制糖的饮食,其中包括酱料、咖啡、饮料都不要有糖。但可以适量吃含有天然糖类的完整水果(不要用果汁代替),再配上大量的蔬菜和适量没有添加额外糖的淀粉类主食(面、饭、面包)。

另外是要吃好的脂肪(脂肪不太刺激胰岛素的分泌还可以减少血糖起伏,也不易让人感到饥饿)、轻断食(一天吃两餐或一餐)。还有调整饮食顺序——先吃脂肪、蛋白质和蔬菜,最后再吃一点淀粉类主食(重点在于吃饱,减少对胰岛素的刺激),同时加上适量运动。

在这个断糖的阶段,可以用全谷类如糙米,根茎类如地瓜、芋头、菊芋这类同时富含膳食纤维和淀粉的食物,来代替原本所吃的白米饭、面条等精制淀粉类主食。

在饮食调整上,杨博士建议吃好的脂肪加上少量的蛋白质,因为这样能很快止饥;建议少吃淀粉和糖类这些碳水化合物,是因为它们最容易让饥饿感反扑。

杨博士带着同事进行断糖生机饮食实验,一个月多后去做健康检查时,发现血压、脉搏都降下来了,血糖、血脂和代谢相关的内分泌指数都正常了,而且心情也变好了,整个人也活泼起来了。

由此看得出来,想要解开胰岛素阻抗的困境最好的办法是有个良好的饮食习惯。


写在最后:

看到这里,大家对糖尿病是否也有了一定的认知,以及大概知道如何调整饮食了吧!如果你有关于糖尿病困扰,就赶快行动起来吧!

最后杨博士在书中还告诉我们,饮食调整、运动和断食,轻轻松松进行就好了。把非做不可的心态转成一切都好的心态就好了,因为它们本来就是非常轻松的事,身体本来就会做的事。

另外书中还介绍了断食的好处以及断食为什么能疗愈身体。

如果你的身体正处在亚健康的状态,不妨打开《疗愈的饮食与断食》,开始疗愈之旅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332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508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812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607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728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919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071评论 3 41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802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256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76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712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89评论 4 33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032评论 3 31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98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26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473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606评论 2 350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