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一个自我要求的读者
一个有自我要求的读者是在真正地阅读手中的书,会保持清醒而不是昏昏欲睡,最主要是要主动阅读。
主动阅读就是阅读者要提出的四个基本问题并且自己必须尝试去回答的问题。
1、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
2、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
3、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阅读者有责任为这本书做个自己的判断,只是知道作者的想法是不够的。)
4、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如果这本书给了你一些资讯,你一定要问问这些资讯有什么意义。为什么这位作者会认为知道这件事很重要?你真的有必要去了解吗?
如何让一本书真正属于你自己
俗话说:“你必须读出言外之意,才会有更大的收获。”
付钱购买一本书只是真正拥有这本书的前奏。要真正完全拥有一本书,必须把这本书变成我们自己的一部分,就是要去写下来。
为什么对阅读来说,在书上做笔记是不可或缺的事?
第一,那会让你保持清醒——不只是不昏睡,还是非常清醒;第二,阅读,如果是主动的,就是一种思考,而思考倾向于用语言表达出来——不管是用讲的还是写的;第三,将你的感想写下来,能帮助你记住作者的思想。
阅读一本书应该像是你与作者之间的对话,在书上做笔记,其实就是在表达你跟作者之间相异或相同的观点。
以下是几个可以采用的方法:
(1)画底线——在主要的重点,或重要又有力量的句子下画线。
(2)在画底线处的栏外再加画一道线— 对于段落写下感悟。
(3)在空白处做星号或其他符号——要慎用,只用来强调书中十来个最重要的声明或段落即可。
(4)在空白处编号——作者的某个论点发展出一连串的重要陈述时,可以做顺序编号。
(5)在空白处记下其他的页码——强调作者在书中其他部分也有过同样的论点,或相关的要点,
(6)在书页的空白处做笔记——在阅读某一章节时,你可能会有些问题(或答案),在空白处记下来,这样可以帮你回想起你的问题或答案。
书前的空白页最好是用来记载你的思想,读完一本书,在最后的空白页写下个人的索引后,再翻回前面的空白页,试着将全书的大纲写出来,这个大纲是在测量你是否了解了全书,这跟藏书印章不同,却能表现出你在智力上对这本书的所有权。
三种做笔记的方法
在读一本书时,你可能会有三种不同的观点,因此做笔记时也会有三种不同的方式。
在检视阅读中,要回答的问题是:第一,这是什么样的一本书?第二,整本书在谈的是什么?第三,作者是借着怎样的整体架构,来发展他的观点或陈述他对这个主题的理解?
这些笔记主要的重点是全书的架构,而不是内容——至少不是细节,因此我们称这样的笔记为结构笔记(structural note-making)。
分析阅读时,关于这本书准确性与意义的问题,你就要提出答案了,你做的笔记就不再是跟结构有关,而是跟概念有关了。这些概念是作者的观点,而当你读得越深越广时,便也会出现你自己的观点了。
结构笔记与概念笔记(conceptual note-making)是截然不同的。
主题阅读——就同一个主题,阅读许多不同的书时,你要做的又是什么样的笔记呢?同样的,这样的笔记也应该是概念性的。你在书中空白处所记下的页码不只是本书的页码,也会有其他几本书的页码。
还有一个更高层次的记笔记的方法,针对一场讨论情境的笔记---辩证笔记(dialectical note making),从好多本书中摘要出来的,而不只是一本,因而通常需要用单独的一张纸来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