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你来描述你所了解的慈禧,会是个什么形象?一手遮天,权倾朝野的“老佛爷”?苟延残喘,残酷暴虐的“一代妖后”?青年丧夫,中年失子的“可怜妇人”?
她的形象不那么单纯吧……
没有显赫家世的17岁叶赫那拉杏儿入选君王侧,被封为第六等的“贵人”。十年后,27岁的慈禧,通过辛酉政变以雷霆万钧之势扫平先帝咸丰死前诏封的“顾命八大臣”,将自己唯一的儿子同治推向帝位,同时27岁的她,坐在与皇帝一帘之隔的位置,正式走向这个庞大帝国的权力巅峰。然而,,她27岁丧夫,不到40岁丧子。作为一个女人,她算幸运与幸福吗?
处于风雨飘摇、外强中干的晚清王朝,被列强用鸦片轰开国门后便一直处于病态中,残喘着求生存。此段时期慈禧太后无疑是这个行将崩溃大清王朝残存构架的支撑者,由此她也就当仁不让的成为“名女人”,而且炙手可热!
她对列强的仇恨与自身弱小的矛盾,让她不断的对外奴颜婢膝;对权力的觊觎与对新思潮轰击的束手无策,让她大开杀戒——戊戌六君子喋血京城,留下谭嗣同绝命诗:“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她是一个要强的女人,因此,却背负了众多骂名。她要强,所以死也要和光绪帝拼一下,待光绪死后第二天也西归了。留下一片狼藉的江山给那有名无实的裕隆皇后支持朝政,这样的江山只能用那句合成的诗来表示:“更能消几番风雨,最可惜一片江山”!
她曾经傲视朝野,独步天下,却越加觉得她就是那个时代的悲鸣……只能用生不逢时来为这样一个女人感到惋惜;只能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来表示她对那个现实的爱恨情仇;面对那样一个烂摊子,她乱了手脚,派五大臣出洋考察,但古语有云:“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镐”。
要说她出名原因很多:因为她是“叶赫那拉氏”与“爱新觉罗氏”有历史仇恨渊源;因为她三次垂帘听政;因为她那句“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卖国行径,她被永远的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永世不得翻身……所以后人有言曰:“奇女子热面孔善解人缘一手遮天风风雨雨控奴中国多至半个世纪;妖妇人冷手腕暗含杀机三次垂帘忽忽喇喇奴役臣民将近四亿人口。”
一个人的见识与能力很难超越所在的历史文化背景。慈禧也一样,晚清危机的根源在于千年专制制度已然穷途末路。是的,在我们不断叹惋那段历史的没落时,我们越加觉得慈禧的出现那么具有“违和感”,所以,她表面有多光鲜,那个时代就有多暗淡……可是,是不是对她过于苛刻了呢?赫德兰在《一个美国人眼中的慈禧太后》一书,如是说:
“慈禧太后在中国历史上没有第二人,在世界历史上也绝无仅有。她不仅在上上世纪后半叶统治了大清帝国,她的统治推迟了大清帝国的灭亡……她统治中国将近半个世纪——而这些都发生在一个妇女没有任何权力的国度。”
……
你猜,这个无限风光的女人在弥留之际说了什么?
她说:“以后勿使妇人干政。”
……
是的,她对晚清的没落负有责任,但不是全部。在那样一种文化体制与背景下,她不是一位力转乾坤的舵手,她“精于治术而昧于世界大势”,她是那个帝国行将就木之际的悲鸣……
……
教我如何不爱你?历史!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读书发现更美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