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想到过往,会以为它是像一卷长长的录影带一样,被记忆留存起来。它随时间产生,也就以时间为轴,铺展延伸。
后来我觉得这个比喻很不恰当。我们为什么要存储?存储是为了有一天能够提取,不然为何不直接删除?岁月不仅模糊了记忆的先后顺序,甚至还关上了门,若没有触发,恐怕我们再不会遇见那段记忆了。所以记忆,它不应该是平平整整的一大片,它应该一段段泾渭分明,应该有活跃与呆滞之分,应该有一个trigger,时时准备着在生命中重现。
那么,过往的记忆,该是像中药铺里那一面墙似的药箱,对,像中药箱,平时不见天日,只有当某种情景拉动了那黄铜拉手,过往才有可能出现。或微微露面,或倾泻而出,或只是一缕淡淡的微苦药香萦绕。
记忆有许多种形式,一件事的来龙去脉,和某个人相处时的感觉,空气中的味道,一首歌的旋律,某一种情绪,某一种思维方式,从宽泛到细微,或清楚或模糊,记忆都隐约地起着作用,其中能够直接影响情绪和状态的,就姑且叫它“心力”吧。
近段时间我负责的产品这边需要找设计师,我在看简历,面试。体会到了大学时常听到的那句:“学校里那些比赛和证书都没什么用,招聘单位不看的”。
是的,确实不看。当我带着有成熟网页设计作品、有原创素材能力,加上风格、经验这些条条框框去找设计师的时候,学校里获奖经历的参考价值等于零。但是偶尔扫到那一栏,看到有人详细地介绍着自己获得十大歌手优胜奖,文学作品赛二等奖,或优秀学生干部,学生会部长之类的经历,仍然觉得可爱,而且闪光。
既然,花了那么大努力去做的事情并没有什么参考价值,那么为什么要做?我们常说的“锻炼自己”,锻炼的是什么?我现在觉得,之所以要拥有这些经历,就是为了在记忆里存储一种“心力”,以便日后调用。把一些在学校里做的、如今看来无关痛痒的事情,沉淀成一种情绪和状态,用在工作和生活中,既安全,又划算。
之前在工作上遇到一件有点难搞的事,纠缠许久,记得我在某一天特别想要把这件事情完结,说了一句:“今天一定要把这件事结束,不管做到多晚。”说这句话的同时,我想到大学时候带着一个团队做课题,演讲前一天晚上临时改了要求,五六个妹子几乎通宵,回想当时,好似重逢了久违的热血。那一瞬我怔了一下,才感受到当时做那件事情的意义——它让我在不一样的事情面前,拥有一样的状态。
我不是说大学一定要参加活动和比赛,只是想说明过去的经历如何以情绪和状态的方式重现。一次鼓起勇气与姑娘表白的经历,也许会在两年后的面试中被唤起。当然,不好的经历也是如此,一次在人前唱歌跑调就再不敢大声唱歌?也有人是这样啊,这又是记忆的残忍而公正之处了。
我觉得人是在一个不断聚合的过程中向前走的,经历的每一件事,都是一块鳞片,或一粒尘埃,逐渐聚成一个人形。经历了许多事情,过后也说不上哪件是鳞片,哪件是尘埃。
说到这里,想起一件跟记忆有关的小事,聊作消遣。
回想一下以前听过的歌吧,最好是作为背景音的那种。比如我隔两三年可能会突然想起来在音乐软件上搜一下“梦幻西游”,听几首名为“建邺城”、“大唐”、“长寿村”的中国风曲子,就会一下子浸入了小学时代的周五阳光。高中时有段时间集中听了很多许巍的歌,偶尔找一个歌单一首首放下来,想起的不是漫天考卷,而是校园里的合欢树,新疆部男孩子高挺的鼻梁。
大多时候,记忆还是善待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