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和归属

元宵刚过,老爸老妈的电话又来了。

到了二十六七岁的年龄,爸妈最关心的问题已经从“你一个人漂在北京生活,有没有吃好、睡好……”的问题,上升到了“感情有没有着落”的“高度”。

这让我想起来,几十年前,美国曾经有一位叫马斯洛的心理学家,提出过的需求层次理论。其中说到,人满足了生理和安全的需要,就需要去追寻爱和情感的归属。你看,我们的父母虽然可能永远都不会知道是马斯洛、驴斯落、还是牛斯落写出的这样的理论(啊哦,特此说明,鄙人并没有亵渎大神的意思),他们却深得其理论之精髓。

所以,这就是我们的父母,他们总想让我们在“最应该”汲取知识的年纪,做到学富五车;在我们“最应该”投身事业的时候,达到才高八斗;在我们“最应该”携手佳人的年纪,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可是,大部分时候,“最应该”的年纪被界定得那么生硬。父母希望我们高中甚至大学之前,个个是书呆子,是绝情种。走出大学的校门,又需要摇身一变,成为情场高手,职场大拿……

可是,太难了。就像到了寻找爱与归属的年纪。爱来了,就等到了归属吗。有了归属,就一定伴随着爱的温馨和甜蜜吗。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