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之南,有邯郸市下辖鸡泽县,6年前去过一次。
春秋时,这一带地势低洼,积水成泽,百鸟栖息。“鸟栖奚旁为鷄,水草交错为泽”,故泽曰鸡泽。“鸡泽”二字最早见于孔子笔下的《春秋》,但此鸡泽不是今天的鸡泽县城,只是一片湿地古泽。
鸡泽一带在春秋时是卫国地界,后来被晋国吞并,三家分晋后归赵国。至于鸡泽县名,则要到隋文帝开皇十六年(596年),改广平县为鸡泽县,至今已近1500年。
鸡泽不缺故事。
当年鸡泽湿地环境奇秀,属风水宝地。晋国少年君主晋悼公即位后励精图治,几年后就力压强楚,称霸诸侯。公元前570年,晋悼公与九国诸侯会盟于鸡泽(在今县城东边旧城营村),构筑高台,重张霸业,铸就了晋国最后的辉煌。《国语》《左传》《史记》《汉书》等史籍,都记载了“鸡泽会盟”。
三百多年后,鸡泽又出名人毛遂。一个毛遂,演化出三个成语,可见鸡泽文化之厚重。
公元前259年,秦军围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平原君打算挑些门客随自己去楚国求救,有门客毛遂自我推荐。平原君不认识毛遂,便问:“先生在我这里几年了?”毛遂说:“三年。”平原君摇摇头:“一个有才能的人处在世上,就好像锥子放在袋子里一样,它的尖儿会一下子露出来的。而您在我家三年了,可我从来没听人说起过您,可见您没什么本事啊。”毛遂申辩说:“问题是您根本就没把我放进袋子里啊。如果我早能被您放进袋子里,那就不只是露出一个尖儿了,而是像谷穗脱苞那样,完全显现出来了。”这就是成语“脱颖而出”的来历。最终,平原君同意带上毛遂,结果还是毛遂成功说服楚王出兵救赵,解了邯郸之围。平原君赞叹: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史记》里,平原君的原话是“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成语“一言九鼎”由此而来。
毛遂的老家就在鸡泽(一说在山东滕县、一说在河南原阳县),故址在县城北三里处的毛官营村。
鸡泽和《诗经》也分不开。《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战国末期学者毛亨(鸡泽人),相传为古文诗学“毛诗学”的开创者,他作《毛诗故训传》,后世称他为“大毛公”。他的侄子毛苌继承并光大了“毛诗学”,人称“小毛公”。他们为《诗经》每篇都作一个题解(小序),介绍本篇内容、意旨等。这个版本就是《毛诗》,对后代影响巨大,古人做诗、写文章用典都爱用里面的解释。
如今,在鸡泽县城东的旧城营村村北,晋悼公与诸侯会盟伐楚的“盟台”遗址犹存。毛官营村则有“毛遂故里”,内有毛氏宗祠,是鸡泽县最大的宗祠建筑,祭祀包括毛遂、大小毛公在内的毛姓先辈。
近年来,鸡泽县又在县城东边修建了毛遂文化园,公园面积不小,有山有湖,龙湖、凤山、自荐阁、天鹅岛、翠屏岛、望月岛……花花草草,绿意盎然。
自荐阁在毛遂文化园南门广场,仿战国时期阁楼样式而建,总高31.4米,阁高25.7米,57、257分别代表毛遂在世57年、公元前257年毛遂自荐。阁有三层,展示鸡泽历史、毛遂生平。
鸡泽特产,最有名的是辣椒。县城北的魏青村是辣椒种植示范园区,建有鸡泽最大规模的辣椒种植基地,魏青辣椒特色小镇的名头也越来越响。
总觉得辣椒大多产自南方,鸡泽在北方,却是“中国辣椒之乡”。鸡泽辣椒色泽鲜艳、光滑细长,辣椒尖上还带着钩,像一个个羊角,所以又名“羊角椒”。鸡泽辣椒品质上乘,明清时已是宫廷贡品,如今又成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
鸡泽有盟台、有毛遂,历史久远,文化璀璨。从晋悼公盟台一路走来,鸡泽历经沧桑巨变。
鸡泽本就因水而生。一个内陆小县,有滏阳河、洺河、留垒河三条河流经,这在北方不多见。鸡泽地势低洼,河多水多,植物生长有了天然优势,处处绿意盎然。作为全国仅有的三四百家“国家级园林县城”,鸡泽县水丰林茂,林地覆盖城乡,着力还原“人居胜地、飞鸟天堂”的历史风貌,其努力有目共睹。
那年去鸡泽,是到鸡泽二中采访,涓涓细流,润物无声,这才是教育。顺带,参观了全新的毛遂中学,硬件设施没的说,为学子营造了一个读书、成长的好环境。
来去匆匆,管中窥豹,勉为其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