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听了一门路骋老师的在线小课,讲到了比较优势。小课的题目很有意思,叫做《我做的比你好,也得你来做》。
比较优势这个概念,要和绝对优势这个概念来一起比较着了解。在经济学领域里,绝对优势是不考虑成本,仅仅考虑在效率,产量、品质等上面的高下之分,简单说谁更快更高更强,就具备绝对优势。但是比较优势,则需要考虑成本,如果一方在生产的成本花费更小,那么就是比较优势。
譬如在团队协作和分工里。一个不会授权的老大,往往会把自己累死。面对你的下属,你的心底里有没有这样一个声音,“教会你做花了我2个小时,不如我自己1小时就干完了”。结果老大永远是团队里走得最晚的那一个人,小伙伴们绩效提升有限,老大的能力越来越强,心也越来越累。
虽然你把工作出让给小伙伴,有可能他需要花费3小时,但是你如果去做1小时的其他工作,会给团队带来更大的绩效,例如创意,策划和评估一个方案的可行性。这个成本,就是你做这个工作的机会成本,而小伙伴这件工作上的成本,明显比你小很多,所以,这个时候就要坚决出让。
反之呢,同理,如果我们可以找到比较优势的那个位置,或许就是你可以挑战和尝试的基础。无论是在职业上,还是在创业中。因为自己的成本,尤其是机会成本更低,就要果断进入。
昨天遇到了Ricky同学,现在是一家咏春拳的运营总监,认识他的时候他在人力资源行业已经工作了9年,很多人跨界和创业,考虑最大的就是机会成本。我很好奇这个突然的转型到底是什么催生的呢?
我们一边喝着功夫茶,一边聊着他的生涯发展,原来他的大学学的就是体育经营管理,并且从事过将近6-7年体育项目和赛事的运营。拳馆的创始人是Ricky的大学师弟,在拳馆发展的8年时间里,Ricky也一直扮演着外部顾问的角色,所以此次转型其实是回归自己的本行。表面看似大跨度的转变,其实花费的成本,尤其是机会成本,比外人想象的要低。
比较优势是一个做决策和分工的好工具。其实在个人的职业发展中,作为独立的个体,我们的个人的人力成本永远都是在增长的,只要我们是在不停地实践、积累和学习中。我们一开始需要花费3小时完成老板交代的工作,我们的成本确实是低的,当我们也可以达到1小时完成的时候,我们其实是在降低自己的比较优势,而提升的恰恰是自己的绝对优势。
那么,我们是在用比较优势工作,还是绝对优势工作呢?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好问题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