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书说到,要让写作成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关键的训练方法在于把“写”和“作”分开来训练,有很多同学向我吐槽说刚看得起劲就没了,挖坑不填是不道德的,所以咱们管挖也得管填,所以今天我就填坑来了。
写百万字之前还有一步基础工作要做的。
我的工具箱里有一个PROACT的决策思考框架,里面最重要的就是第一个步骤,Problem,弄清楚真正的问题是什么,搞清楚这点会对我们选择路径有巨大的指导意义,反之如果连问题都没搞清楚,就跟着别人去写作了,那很可能是费力不讨好的。
所以第0步,是要问自己“我到底为什么要培养写作习惯和能力”。思考这个问题最好的入口就是分析自己为什么会想到要写作?
对于指导员来说,想要写作就和肚子会饿一样是自然而然的,只不过没有那么经常罢了。我相信很多人也偶尔会有从内而外的写作的冲动。只是由于自己不常用文字来表达自己,所以就止于想法了。
写作是什么呢,是输出价值的工具。我相信,人的一生要过得有价值,就要用“善”的力量去影响身边的人。过去四十年的经历给我的反馈是,当我付出最多的时候,是我最开心最有成就感的时候。如果由于某种原因我的付出变少了,那么自己的感觉就会变差,生活效率和效能也会随之受到影响。所以我写作的目的可以说是非常的自私,就是为了多付出,让自己感觉好。
(你可能注意到很多底层逻辑都是源于“我相信”,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无法强迫自己相信什么,大部分人的信仰系统都已经固化。这里的信仰和宗教不同,是哲学和世界观层面的。然而信仰是可以被松动甚至于颠覆的,这在我过去提到的PMP-Personal Mastery Program里就可以做到)
思路理清楚了,最大的作用就是遇到困难不会纠结,问自己“为了接下来的50年自己感觉持续更好,这点困难能够克服吗?”
然后才是第1步,写1,000,000字。
单纯的写字其实真的不难,难的是放下面子来写字。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写下的文字句句是金句,能够千古流芳。然而我写下的第一句是这样的,“据说公狗比母狗,要长得好看,早上但是抱在手上发现其实没有我们,但是抱在手上,发现其实没有我们家丽丽好看”。
这句话断断续续,磕磕绊绊,口头语众多,我真的不想承认是指导员写的,然而的确是的。
写100万字的第一个难点,也是最大的一个难点就是放下面子,就算是报流水账也要堆积出文字来。因为你会发现,当流水账报完的时候,你自己对很多事物的观点和看法就会被激发出来,当你开始表达自己的时候,真正的写作就开始了。所谓沙里淘金,没有沙子,哪里来的金子,对不对?要接受自己一开始输出的大部分都是垃圾,这一点能够突破了,你就能写5千,1万,2万,4万。最多三个月时间,百万功成!
写了百万字,接下来呢?
第2步,花点时间去读自己写下来的百万大作。
并不是让你一次把百万文字都读完,一般市面上的书籍,总字数都在20万左右,所以要读完自己的百万文字,相当于五本书,总是要花点时间的。读的目的,是从自己的文字里找灵感,再次引燃你写作的冲动。不管你之前写下的看起来有多么无聊多么无趣,再次阅读的时候,总能够找到亮点去再次表达,就算是吐槽自己,也是一种想法。
二度表达的时候,要有所要求了,不能随性随意地去写。比如要求自己在一个想法上要表达超过150个字,这样就能从文字数量上保证自己思考的深度。150个字是我的经验数字,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做调整,但是不建议低于100个字。
这样,用自己的前100万字来激发自己的想法,也许能够激发出50万字,但是数量在这一步就不是问题了。因为这一步你写的话题,都是真正能够触动你心灵的,我可以保证,写一次是没法思考透彻的,这里面一定会有一些长期陪伴你的话题,这就是沙里淘出的金子。
围绕这些话题,是可以分层展开的,里面有着无穷无尽的内容和深度。你还可以就这些话题去寻找前人写过的书和文章来阅读,来印证你自己的想法,来学习相关的理论,这样会进而加深你的思考,下一次写作会更深刻,视角更广博。
以上两步周而复始,你会成为更好的自己,并且用各种形式不断输出,身上散发着“善”和“智慧”的光芒。
读者来信回复:对于我上次提出的生活中任务的二分法(成就和感受),有位妈妈提出带孩子的过程可以看成第二类,注重过程,体验就会更好。我同意。长期来看,我们对于孩子除了提供物质条件以外,主要就是陪伴,陪伴他/她长大,我们在他们的生命里其实也是一个朋友的关系,那么在这短暂的陪伴过程中,他们的感受和我们的感受是怎样的,情绪上是正的还是负的,这才比较重要,至于很多观点谁对谁错,哪次考了多少分,回头来看,真的是无关紧要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