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哪种类型的父母?
刚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也是满脑子的问号。父母就是父母,照管孩子的吃喝拉撒睡,还分类型的么?
是的,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真的会不自觉地就把自己变成了不同类型的父母,比如控制型父母、放任型父母等。
《论语》中有这样一段话: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翻译成大白话就是:孟懿子问孝是什么?孔子说:不要违背父母的意志。父母的话有如圣旨,如有违逆,便视为不孝。在这样的孝道教育下,大多是控制型父母。
控制型父母,试图控制孩子的一切,数个123,孩子必须无条件服从,我把你未来所有的路都安排好了,照着走就行了,不要问为什么,也不需要有自己的想法。
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要么变得非常懦弱,要么变得控制欲非常强。可是一个人的能力毕竟有限,能受个人控制的东西太少,孩子的自我认知会失调,最终变得碌碌无为,本来被父母抱以厚望,结果往往让父母很失望。
另外一种是放任型父母,主张释放天性,孩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没有边界也没有规矩。父母以为这样的教育可以让孩子充分发挥他们的好奇心去探索未知的世界,其实在这样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因为没有边界、不懂规矩,没有太强的归属感,反而很难融入到团队里,无法与人良好共事。
你是否无条件的爱着孩子?
这个问题也是问题么?
我们作为父母,有谁不爱自己的孩子,肯定是无条件的爱Ta呀。
这些话是不是很眼熟:如果你考到100分,妈妈肯定会很高兴的;如果你再不听话,妈妈就把你丢出去;如果你再把衣服弄脏,妈妈就不给买新衣服了;你看看隔壁的小刚多听话成绩多好,你如果像他一样就好了……
“如果你……妈妈(爸爸)就……”这个句式每天在家里能说或者听到多少遍,可能自己也不记得了。
我们一边和孩子谈着各种条件,一边又自信地觉得自己是无条件的爱着孩子,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孩子,我该如何爱你?
我们当父母之前,没有参加过上岗培训,稀里糊涂就上了岗。
还好,我们还可以学习,比如和孩子一起学习情感引导,教会孩子如何处理情绪和问题的同时也是在教自己。
武志红老师说,人类的根本需求是希望被看见。
孩子都渴望得到家长的认同和关注,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蹲下来观察孩子的行为、聆听孩子的语言、理解孩子的感受。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比书本知识的影响更加深远。
我要一直这样爱你
前几天我过生日,中午出门的时候遇到她的好朋友,问我能不能让珊珊下午和她一起游泳,我答应了。事后才想起今天生日,晚上一家人要出去吃饭,我想既然已经答应了,那就不能食言。
珊珊兴趣班放学回来,也提到要和朋友出去游泳的事情,我说你自己安排好今天要做的作业,做完了就可以去。到了六点钟,我们准备出门吃饭,她很纠结,说两边都不好选,她很想陪我过生日,但是她更想去游泳,问我能不能给她打包吃的回来。
我想了一下,之前已经答应过她,也没强迫她去。我告诉她说,今天我生日,我请你吃饭,你为了游泳不想去,我尊重你的想法,但是我的生日一年只有一次,你这么选择还是让我很难过,妈妈不太愿意给你打包回来(这一点做得不好,事后道歉了)。
我带着全家出门吃饭,留她一个人在家等朋友,后来才知道游泳池还没对外开放。我们吃完饭回到家,她的情绪不太高,眼睛红红的,应该哭过。我对她说,妈妈知道你没去游成泳,也没陪妈妈吃成饭,心里肯定很难过。但是不管怎样,妈妈还是爱你的,妈妈没给你打包,但是一会会请你吃好吃的蛋糕的。
她笑了笑,我给了她一个拥抱,我们又和好了。
我想要做一个尊重孩子又有边界的妈妈,想要做到“和善而坚定”地对待她们两姐妹。
在带孩子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冲突矛盾,不会一帆风顺,有时候那些小矛盾会反复出现,同样的情形反复上演,每当这个时候,总会让人觉得很崩溃。
我在学着接纳自己的情绪、接纳孩子的不完美,能够在情绪爆发之前及时冷静下来,深呼吸或者转身离开,平静以后再蹲下来和她们好好讲话。控制自己真的比直接骂孩子难多了,刚开始的时候真是憋到内伤。但是我也知道骂孩子就是一时爽,过后还是要想办法来补救,得不偿失。
还好,我们都是在慢慢摸索中靠近对方,父母是,孩子也是。一种方法不适合,换一种再来,总会找到彼此最契合的点。没有天生完美的父母,只要有爱,就一定会有办法让亲子关系变得融洽,在最舒服的距离做彼此的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