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期末考试已结束,但回想学期末那段时间,懊悔仍抹之不去。
学期末正是紧张复习的阶段,老师赶得紧,学生压力大,都怕考不出好成绩。此时,心情自然焦躁。再加上班级学习差的学生,天天背天天写依然不会,内心积攒的火就上来了。一个早读,我让学生背诵优秀范文,主题是写一件成长中给自己带来启示的事。昨天晚上已让学生提前找好了范文。学生背着我巡视着,并不时地检查学生背的范文行不行。当检查到语文课代表许佳文时,我发现她竟然找的范文是从小草身上获得的启示,根本不是写事的。我一下子来气了,狠狠地批评了她一顿,说她昨天晚上找的什么范文,身为课代表应该以身作则诸如此类的话。她委屈地眼泪涌了出来。也许她根本没料到我会发这么大的火,伤心地哭了起来。我烦躁地离开了她的座位,心里猛地一惊:我这是怎么了?我怎么能带着情绪对待学生呢,更不应该迁怒于学生啊!我不能因自己的教育失误而伤害了学生!我迅速调整好情绪,又重新回到许佳文的身边,俯下身子,轻声对她说:“刚才老师太冲动了,吓到你了吧。真对不起,我是太着急了,对你说话态度不好,原谅老师好吗?”她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了笑容。我终于放下心来。孩子是多么容易原谅她的老师啊!一句道歉的话让我们师生的关系更加和谐了。
到了下午,我思前想后,觉得很有必要向全体学生道歉,为我这段时间的严厉,为我的所谓的恨铁不成刚,为我的不分青红皂白对学生的训斥……我没能及时地给学生道歉,为了维护自己作为老师的尊严,却不敢承认,不敢面对。这都是自己太自高自大的表现。我没有给学生申辩的机会,如果让他们把话讲清楚,这样就不会发生不必要的误会了。情感是沟通师生关系的桥梁。如果老师能耐心地倾听学生的解释,学生是能感受到你对他的尊重和信任的。只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一定会营造出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想到这些,我利用课前五分钟诚恳地向学生道歉:“老师这段时间脾气不好,心里着急,有些事情总是没问清楚就劈头盖脸地批评大家,是老师的错,在此老师诚恳地向大家道歉,为我以前所做的不对的地方给大家说声对不起。是老师太武断了!老师以后一定改。”教室里孩子们都摇着头,摆着手,说:“老师不怪你,怪我们自己。”
这件事虽不大,却给我深深的警省:作为老师,难免会有教育失误。当发生教育失误时,不是不敢面对的自我安慰,更不是所谓的“师者为大”的自高自大。我们要俯下身子,倾听学生的心声,和学生建立平等式的朋友关系,淡化教育痕迹,让师生间多些自然亲切的心灵交流。我们要耐得下心来,当有情绪时学会控制自我,不要带着情绪走进课堂,更不能带着情绪迁怒学生。要走进学生的内心,尊重学生,和学生推心置腹,即便是“罚”,也要以爱为原则,要用充满理智的爱和情感来“罚”那些犯错误的学生,才会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