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来访者这样说:
上个星期,女儿拿出一张小卷子嘀嘀咕咕地让我签名。
原本并没在意,直到看到卷子上密集的叉号,我惊呆了。
那一刻,愤怒、惊讶、羞愧各种情绪在脑中炸开。
不由自主地提高了音量:
“你怎么回事?怎么错了这么多?这都不会吗?你这每天上的什么学?”
本来表情讪讪的儿子,立马满眼通红,一低头,眼泪吧嗒吧嗒地往下掉,说:“我再也不去上学了。”
说完扭头就进了屋里,还把门重重地关上了。
想起儿子刚才满眼泪水的委屈样子,这位妈妈反而平静了下来,开始认真地反思自己:为什么我付出了这么多的精力、时间养育出来的孩子,反而把自己的学习搞成这样?
其实孩子考得差,并非偶然,一切都是有迹可循的。
美嫺通过学习归纳以下几点分享给大家:
01
不经意的打击,让孩子没有了自信
在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我陪女儿去参加过一次公开活动。
那次活动是个闯关游戏,老师站在孩子进场的必经之路上,孩子随意表演一个小节目,可以是背诗,可以是唱歌,也可以是跳几个舞蹈动作,就可以过关,进入下一个游戏。
孩子们一个个欢快地过去,哪怕没有什么才艺,跟老师说几句好话,逗趣几句,都是可以过关。
只有女儿,不管我怎么鼓励,怎么加油,就是不肯过去,最后好不容易被我拉到了老师旁边,也是扭扭捏捏,一直往我身后躲。
当时我觉得很丢脸,非常生气,就对她说:
“你不想玩了是吗,不想玩就回家,大大方方的多好呀!为什么要扭扭捏捏的呢?”
事后,老师单独跟我说:
“小朋友有时候不敢或者害羞都很正常,但妈妈是不是平时对孩子太严厉了呢?经常说她不好,会让孩子更没自信的。”
当时我没怎么在意,现在想想,我真的是一步步在摧毁孩子的自信。
刚上小学时,孩子二十以内的加减法还经常做错,一开始,我还能耐心给他摆小棍、画小花讲解,后来还总是做错,我就开始大声吼她:
“你到底在干什么?动动脑子好不好?真的笨死了!”
总觉得在我吼完之后,孩子就能学会得更快点。
但在后来,我有一次这么说女儿之后,女儿很颓然地趴在了桌子上,说:
“我就是笨死了。”
教育孩子,应该是让孩子感觉自己很好,并且越来越好的过程。
而这些批评孩子的话,或许能激起孩子一时的上进心,但,在批评中长大的孩子,一定是会自卑的。
02
父母不要亲手毁掉了儿子的内驱力
作为父母的我们对孩子的学习都是要求很严格的,总是在老师布置的作业之外再额外加一张作业,有时候是一张字,有时候是一套题,孩子们也一直乖乖听话照做。
为什么学了那么多,这次考试还会考这么差?
家长们不防仔细看了看手里的卷子,分析孩子做错的题,最关键的原因是,很多知识根本没有学扎实,看到题目,就只想理所应当地去做,根本没有思考。
大多数家长平时根本意识不到这一点,只觉得:错题多,就是不用心。错题多,就是做的题太少,不够努力。
于是一套一套地让孩子做题,而孩子们也在这种“填鸭式”学习中,失去了对学习应有的热情。
家长们是不是都会这样说,我不盯着TA,TA总是想方设法去偷懒,一个橡皮都能玩半天……
还有平常孩子做完作业,就会拿一张卷子给孩子,然后就去做自己的事。在家长做完家务回来,孩子还在对着那张卷子发呆……
很多时候,家长总是在拽着孩子往前走,嫌TA作业做得慢,嫌TA字写得丑,嫌TA题错得多,这也不对,那也不好。
但其实,孩子本身也在努力,也在用尽自己的全力,只是我们没有看到。
从来没有立竿见影的教育,孩子的成长,要的不是我们的焦虑,需要的是我们不断浇筑的耐心和爱。
家长们听过这样一句话吗——“教育就是要管小事。”
这里说的小事说的是,我们教育孩子,不要只盯着孩子的缺点,拼命去改造孩子,而是要赏识孩子。
所以家长们要从行动上改变自己的教育:
1. 找到孩子的优点,多夸奖孩子。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身上的闪光点。
比如,有的孩子是个善良努力的小朋友,数学不是强项,但喜欢看课外书,有很多奇思妙想……
我们不能只盯着孩子的弱项,应该充分地肯定和鼓励孩子的强项。
不再一味地批评、指责孩子,而是要让孩子慢慢重拾信心。
2. 让孩子找到自己的学习节奏。
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不再催促、攀比。
也不再逼着孩子去刷题,对于弱项数学,陪伴孩子查缺补漏,打好基础,慢慢进步。
将目标明确,让孩子有学习的方向,陪着孩子慢慢提升成绩,消除孩子对学习的排斥感。
其实
“教育的成功,不是拼命去改造孩子,而是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以解决问题的心态去帮助孩子,孩子才能真正成长起来。”
3. 不用成绩来衡量孩子。
孩子的未来,从来不是用成绩来衡量的。
我把成绩看得过重,只会起到反作用。
每个父母都必须要明白:
分数的高低不等于教育的成功或者失败,孩子的成绩也并不等同于教育。
不要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就是家庭教育的成功,分数固然重要,但并不能决定孩子的一切。
懂孩子才能更好的爱孩子,更好地去和孩子相处。
以上是今天学习复盘。
我是吴美嫺国家认证心理咨询师、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规划师我在贵州贵阳,感谢您的阅读和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