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频繁做梦。
有可能是受B站UP主视频的影响,我开始留意自己所做的梦。这并不是仅靠刻意就能顺利完成的事情。很多时候,早上迷迷糊糊醒来,依稀记得梦里的片段,但真要去复述那些场景,却又变得十分困难。
我试着去把每天梦到的事物,在第一时间告诉身边的人。这是增进交流的一种方式,也是最大限度还原并记忆梦境内容的方法。甚至,我还想通过记录梦境的方式,去从中得到一些启发、灵感,帮助我更好地创作。
这是有关的梦的想法。
回顾这两天的状态,感觉比之前要好一些。
我开始让自己安心于自然地“早睡”。这个状态,当然是和之前的晚睡相对比而言。至少,差不多是在零点之前入睡了。白天,就算六点多、七点醒来,也不会觉得特别困倦。继而,早起,也能带来一个相对良好的状态,做事更有精神,更有效率。
前些日子,自己会反思——
起得早,又怎么样了呢?
一天结束,回顾一天所做的事情,离预期相差了多少?效率在哪儿?时间都被用来干嘛了?不是没睡懒觉了吗?那时间呢?
拖延是一方面,主次颠倒,是另一个重要问题。
早起,总不能是为了浪费更多时间吧。
于是,我开始有意识让自己先做“下意识不太想开始”的事情。从一开始的不大想进入状态,到实际进入到那个状态,其实根本花不了多长时间。相反,如果总是先做一些相对轻松容易的事情,把不想做的越往后放,时间就拖得越长,事情反而越难完成。因为,简单事件的完成,提前给予了我们满足感。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前期收获到满足,中后期的状态便自然而然变得疲软。尽管知道还有事情等着我们去做,但身体却懒得一动也不想动。
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中,有一段文字,是关于吃葡萄的。用乐观主义、悲观主义这两种心态折射了延迟满足的效应。
“有一堆葡萄,乐观主义者,必是从最坏的一个葡萄开始吃,一直吃到最好的一个葡萄,把希望永远留在前头;悲观主义则相反,越吃葡萄越坏,吃到绝望为止。”
而在日常生活中,在平时最不起眼的那些小习惯里,只要有意识地让自己“延迟满足”,把那些潜意识不大愿意拣起,不大愿意着手去做的事情,当做是一盘菜里自己不够钟爱的配菜,优先吃掉,在末了,一定能收获更大的成就与满足感。
最后——
今天是日更的第38天。之前的日更都被我设成私密,当做日记存在文集了。但写了这么些天,每天早上起来,打开简书写点什么,已经成了一种微习惯。没有什么无话可写的情况,反倒是更容易找“点”去啰嗦啰嗦了。感谢简书的日更挑战,也感谢从中得到乐趣和些许感悟的自己。愿以后的每天,都能“思”有所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