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种了一棵树,它长得不好,你不会责备它。你会观察它长得不好的原因。它可能需要肥料,或多些水,或少些阳光。你永远不会责备树,然而你却责备你的孩子。如果我们知道怎么去照顾他,他就会像棵树一样长得很好。责备根本没有用。只须努力去理解。如果你理解了,而且你表现出你理解了,你能够爱,情形就会改观。”在书中读到这样的句子,不免心中触动。自动对号入座。觉得一如是在洞察内心,说与的就是自己。我已是四岁宝妈一枚。亲手经历孩子整个生长周期。从最初的啼哭,喝奶,蹒跚学步,到如今初见雏形,可以在幼儿园展开一天的集体生活。我想没有比孩子的长大更让我觉得幸福。
在这个生长周期,我有过很多的思考。亦有过很多痛苦,当一件事情觉得已经到达瓶颈的时候,我却不知如何将这鼓励与引导再进行下去,这使我常常觉得头疼。一个料峭寒冷的晚上,无处可去,就早早给他洗漱好,然后一起钻入被窝,我在看书,他在用IPAD看电视,我的文字汪洋的序幕还没有开始,我突然就看见他在啃咬被子,两手抓着很紧,被子都被他的口水浸湿了。眼睛却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嘴角上扬,神情看得出来,很投入,很开心。我没有去过多的干扰他,随后轻声提醒了他,不要咬被子,他马上纠正了,放下被子,但是手中一直抓着被子。过了一会儿,我又转过头去看他是否又重复刚刚的行为,结果一如所想,还是一样咬着被子,我再次提醒他,不要咬被子。随后这样的提醒隔个几分钟,就说一次,直到越过我的底线。我很生气,疾言厉色地说了一些话,他没有哭出来,但眼泪在眼眶里打转,看着我。我从他的眼神里观察到他此刻很委屈,但也知道他自己做的不对。所以他没有哭出来。只是啜泣。都说母子连心,我一如他,心里百感交集,我也做得不对,不该对他凶。等到彼此都冷静下来,我很平和地对他发问,来,告诉妈妈,为什么要一直啃咬被子?他不说话,后来我再问他,他说电视好看,所以就咬被子,我有些哭笑不得。我内心的猜想,一定是出自于情不自禁,难以控制电视节目所带来的喜悦。他不知道如何去表达这份喜悦的情感。所以才有了刚刚一而再,再而三的事情发生。之后,我亦向他道歉,跟他说对不起。请求他的原谅。他马上点头示意表示原谅了我。之后,他看完电视,没有再啃咬被子,我读好几页书,与他一同入睡。彼此又很开心的为了迎接新的一天而做好准备。为了保护孩子的眼睛,看电视的时间有控制的节点,虽然很多人都说看电视能够给孩子增长一定的知识量,可是我却不这么认为,我认为看电视只是一个传播工具,无法给大脑提供更充足的养分。一种被灌输的思想强行植入孩子的心中,从而打乱孩子正常的思维。反之,每天临睡前一起阅读三到五个小故事,或是得空带他一起旅行,走路,爬山,置身于陌生的环境,带他感受世界之大。比电子设备所带来的东西要有份量的多。我亦不知道往后的看电视的时间是否还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但至少最近一段时间应该不会有。经过这件小事情,我也对自己进行深深地发问,孩子是天赐的恩惠,是一种有灵性的高级小动物。我应该善待他,爱他,并允许他犯错,次数可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错的习性只能去避免,去引导,而不是强行遏制这种行为的出现。这样对于一个四岁的他是否太过苛刻。
在成长的过程中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大人的言行尤为重要。如何能够更好的让孩子自由的生长,大胆快乐的探索这个世界的美好。从生长的阶梯一步一步往上攀登,抵达训练心的纯度与厚重。这是我们作为家长毕生都需要深入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