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妈妈又在抱怨,我给小朋友的政策过于宽松,给了他太多的电子产品玩耍时间.
我点头,表示她说的有道理.赞同对方说的话,是一种美德.
我却并没有要改变什么的想法.
现在的孩子,童年时代和我们小时候太不一样了.
不让孩子玩接触电子产品,那,用什么代替呢?孩子的天性就是玩耍.
"你像娃这么大的时候,放学了都做些什么呢?"
"写作业,吃晚饭,洗洗睡觉."
"你觉得你那样的童年,开心么?"我认真地问孩子妈妈.她想了一会儿,说:"没有什么开心,不过,好像也没有什么不开心."
"你那么乖,写作业也认真,电视也不看,应该算是小学生生活的模范了吧?"我又问她."那,你现在对自己的受教育高度,职业定位,赚钱能力满意么?"
"一般般吧!"她翻了我一个白眼,喜欢讲道理其实是一个坏毛病.不要说孩子不爱听,她自己都不愿意听.我这还没开讲,她就开始抗拒了.
"我们的童年,啥电子产品也没有.我们不玩,并不是真的因为我们乖."我试图让孩子妈妈明白,做为亲爹,我并不是不想孩子上进,绝不想用什么东西摧毁他的前途."你作业带回家来写,说明学校里没机会做完.早早睡觉,对身体自然是有好处,然而对学习却一点帮助也没有."
"那他这么沉迷,总归是有害的!"孩子妈妈有些激动了.
"好吧,可能会有.不过,你能做到一天只看一小时的手机吗?."
"那不一样,我有时候是工作上的事情看手机,又不纯粹是娱乐."
"孩子放学回来以后,有人玩儿吗?"我试着让她明白,孩子的童年,是多么地无趣.
不缺吃穿,不缺玩具,缺的是交流的玩伴,玩耍的乐趣.
"他可以读书啊,课外书,背诗词,学古文,还有,马上要上中学了,英语单词要大量背起来了."
嗯,说的对.但,她在谈论一种完美.
"你像他这么大的时候,是像你说的这样做的吗?"我小心翼翼地问.
"我那时候没人叫我这样,不懂啊!"
"倒也是,我小时候也是没人叫我看课外的知识,话说,想看也没有,家里几乎没有课外书,除了一本<<十万个为什么>>."我努力在记忆深处搜索自己的童年,除了在学校里的学习,好像其余时间完全和读书二个字搭不上关系.
其实她也一样.
轮到我们自己做父母了,却要求孩子的童年,是一种埋头苦读的样子.
我们是不是在安慰自己呢?
童年,就是童年.我知道,有许多的孩子在童年时热爱学习,头脑活泛,能力出众,长大以后非常优秀,跻身上流社会.
我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这样.
但是,他看起来并不是这种人.至少,童年时不是.
孩子妈妈没有想过,她的童年生活里,她妈妈并没有逼着她去学习女红,择菜做饭,而是允许她识文断字,喜欢<<灌篮高手>>.
虚拟社交,虚拟游戏,人工智能.这将是我们孩子这一代成年以后的主要社会生活模式.
我即便不能给他的能力添砖加瓦,也绝不会让他与时代隔绝.
哪怕未来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那也得成为一个与时俱进的人,不落后于时代的人.
想说服孩子的妈妈不要焦虑,看起来有点困难.我决定,先给她布置一点小小的学习目标,看看她是否能完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