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此案已过去三天了,首先笔者要强调一下不是要揭逝者亲人的伤疤,也不是想针对此案作任何批判,只是想谈谈由此案引发的一些思考。愿生者坚强,逝者安息!
就在12月11日引起了社会极大关注林森浩一案随着林森浩的离去而落下帷幕,然而案件的结束却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思考……
两个复旦的高材生,一个被毒死,一个因下毒被判死刑,用令人扼腕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就像最后媒体报道时说的那样,这个悲剧里没有赢家,有的只是黄洋无辜的惨死,有的只是林森浩无尽的懊悔和以生命作为代价的补偿,有的只是两家父母的绝望与悲戚,有的只是种种或同情或批判的声音……
然而这场悲剧的原因仅仅像媒体所说的那样是因为两人生活中的琐事与摩擦导致的吗?我觉得这只是这个案件的导火索而已,那么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呢?我觉得应该分三个层面来讲:
首先是国家的层面
中国推行素质教育也快22年了,但真的素质了吗?我们不能否认这些年国家在教育方面的投入与力度,也不能否定这些年在教育方面取得的进步。但个人觉得还是治标不治本,流于形式而并不注重效果。所以,我觉得从这些年的“林森浩们‘’的这些事件来看,国家应该思考——注重科学技术,注重技能发展的今天,我们是不是丢了些什么?重视科学技术,是不是忽视了人文教育,或者说说是不是人文教育这条腿营养不良导致了这些年层出不穷的有人摔倒呢?还记得有句很俗但很实用的话“流氓不可怕,有文化的流氓才是最可怕的”,真是此言甚是啊,德才兼备那是人才,但是有才无德那就成了害才了,成为社会毒瘤,成了社会不稳定的因素。
其次是家长的层面
我们再从家长的层面讲,是的,黄洋的父母从此就只能在悲痛与无望中了此余生,再无他盼。然而,林森浩的父母有何尝不是呢?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一辈子含辛茹苦将孩子拉扯长大,省吃俭用供养成材,眼看就要有出头之日,谁料等来的确是这种令人窒息的结果。但作为家长应该思考——这样的悲剧难道他们不是导演吗?家长们扪心自问,你除给孩子钱以外,真正关心过他们吗?你了解他们的内心吗?你和他们有过心灵上的沟通吗?在物欲横流,娱乐成风的今天,恐怕麻将的消遣,电视节目的娱乐,赚钱养家的借口早就取代了与孩子的相处与沟通。我们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可见父母在孩子人生中扮演的绝不仅仅是满足他们物质需求,供养他们身体壮大的角色,更重要的是正确的引导,真正的关心。
最后是孩子的层面
前几天一个聚会上认识了一个某名校的学生,和他聊到了关于朋友的话题,他说上了四年大学最遗憾的就是他们宿舍四年没出去聚过一次,我说这有什么好遗憾的呢,这说明你们好学校的爱学习,对聚餐这种事不感冒呗,这并不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嘲讽,其实我真心是这样想的,一直也是这么认为的。但他却满含悲哀地说:其实真不是你想的哪样,就是各有各忙,谁也没功夫搭理谁罢了。这个回答倒是着实令我感到惊讶,但细细想来也没什么好惊讶的,现在又有多少人不是这样的呢?
现在的人们都喜欢呆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手机就是我们的一切,没有饭不要紧,没有网那可要命。在宿舍离不开手机,在教室不能没有手机,在朋友聚会的餐桌上每个人还是沉浸在自己的手机里,在商场,在地铁,在马路上……呵呵。所以,我觉得那个朋友没什么好遗憾的,他的室友的做法倒满合乎情理,因为那样的聚会其实并没太大的意义,倒不如不要浪费时间。这不禁引发我们深思——没有交流,没有沟通,谈包容理解你不觉得荒谬吗?所以我觉得,“林森浩们”这种事件层出不穷再正常不过了。
我们是不是都应该反思呢?
以上文字谨代表个人观点,如有雷同纯属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