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全面推进民族团结事业进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当代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精神动力。广大党员干部需要行动起来,及时跟进,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坚定理想信念,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扎实铸牢。
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增进民族认同。教育是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进民族认同的重要途径,通过教育,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课程体系,让广大党员、群众了解各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和传统,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各民族在长期的交流、交往、交融中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共同为国家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贡献。通过教育,让广大党员、群众了解各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和传统,认识到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关系,从而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促进民族团结。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为引领,能够凝聚起各民族共同奋斗的力量。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各民族都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通过教育,激发各民族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让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拼搏。这种共同奋斗的过程,将进一步加深各民族之间的感情,巩固民族团结的成果。团结就是力量,各民族只有团结一心,才能共同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教育可以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国家观和价值观,摒弃偏见和歧视,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习俗,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交往和交融,营造团结和谐的社会氛围。
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助力国家蓬勃发展。通过教育,引导各民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实现优势互补。让各民族在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共享国家发展的成果。这种共同繁荣的局面将进一步增强各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国家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各民族的共同努力。通过教育,激发各民族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凝聚起各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共同为实现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而努力奋斗。
在新时代,要高度重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将其贯穿于国民教育的全过程,融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团结主题活动,培养广大党员、群众的民族认同感和团结意识。社会各界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和教育活动,普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引导人们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新疆阿勒泰地区青河县萨尔托海乡人民政府党建办恰依扎提·赛日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