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课铃声响起,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们陆续走出教室,在雨后的操场上乱跑,对雨后操场上积水非常感兴趣。有的用脚使力的往水塘力一踏,水就四处飞溅,弄得大伙儿全身都溅上了水。有的好伙伴在无目的的互相追逐。有的小伙伴举着玩具在操场上聚精会神的玩个不停。就算是大家互不认识,小伙伴们还是玩得像是老熟人一样,非常开心。
尽管学校三令五申强调安全,要我们做班主任的不仅要做好强调,还要做好监管,提防出现丁点意外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可我一看到孩子们在课余时间在释放“天性”,玩得极为开心的样子,一种同情,怜悯之心油然而生,多想再给他们一些自由的属于他们的释放压力的美好时光。也期望着他们在课余时间玩得更开心些,以用饱满的精神投入到下一节课的紧张的学习中来。
球场上,一群玩得极为开心的孩子,完全忘记他们身处学校,而是一片没有管控和约束的自我驰骋的自由的天堂。一个个活蹦乱跳的小伙伴就像是一群群脱缰的小野马,奔腾在辽阔的草原,任凭风吹,任凭雨打。
特别是有几个男孩子,因为动作太大和太投入而来不及刹车,竟然碰到一起,摔在了地上,衣服湿了,爬起来又继续,他们互不指责,互不埋怨,好一副幼童玩乐图啊!
这让我想起了前段时间在某小学督导教学常规工作时遇到的一幕,在学校的办公室,几位班主任老师都正在忙着处理班级孩子们的纠纷问题,当谈及孩子们就为那么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大打出手的时候,大伙儿都对这样的小事情嗤之以鼻。他们的问题,要么是不小心踩到了对方的脚,要么就是不小心撞上的对方的头,要么就是上课不小心碰到了对方的手拐,让对方的字给写歪了,或者是弄脏了对方的书本等等。
“人之初,性本善。”人类最真诚的善良,从来到人世间的那一天开始,就已经悄然而至了,然后是一天天的蜕变,开始逐渐变得邪恶起来,有些面目狰狞,甚至最后变成为消极的杀戮,直到回归尘土的那一天还在为曾经的不甘心而不能瞑目。关于人与动物的区别一点也体现不出来。最终将动物的那些自私的,虚荣的,懦弱的,险恶的行为表达得体无完乎。
莎士比亚曾说:”事无善恶,思想使然。”这或许就是因为教育的作用吧!幼儿园的小朋友,生性好动,好玩好耍,就算头被碰破了,鼻子也碰出了血,但他们没有所谓的报复,没有生气的模样,在他们骨子里的都是善良给予的同伴的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的满足。而上了小学的孩子就不一样了呢?
其实,伴随着我们一生不是假丑恶的冰凉,而更应该是对真善美的无限憧憬。著名心理学家戴尔.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中所言:“每个人在内心深处都渴望被重视。”“人相处时,我们面对的不是绝对的理性动物,而是充满了情绪变化、满腹成见、受自负和虚荣驱使的生物。”当我们幼儿园的小朋友在玩耍时所产生的碰撞与摩擦时,他们的无意识的责怪都处于本能的反应,而上了小学的孩子们,当教育在他们的潜意识里烙下印痕,那些本该有的纯真就开始逐渐带有个人意愿的针对性就开始了。他们期望得到被别人的关注,期望得到别人的认可。那种埋藏在心底的欲望被彻底暴露,并逐渐变成为不是自己的自己。为此,我们的教育就应该关注于孩子的感受,关注于孩子内心深处的对于成长的渴望,给予他们以百般的呵护,播撒爱的种子。
教育就是这样,当我们对未来满怀期待时,给予我们的就应该是阳光雨露。当我们对生活心存感激时,我们一起走过的日子就会不再孤单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