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báo],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故去彼取此。
【扔】-牵引
【薄】-不足
【前识者】-有预见的人,这里是有巧智的人
【大丈夫】-守道的人
翻译:
上德的人是不表现德的,所以是有德;下德的人是不表现出失德,所以没有德。上德的人做事情是无为的但是却是无意识的(遵循自然);下德的人做事情是有为的,但是却是有意识的(不遵循自然)。上仁的人做事情是有为的,而且是无意识的;上义的人做事情是有为的,而且是有意识的;上礼的人做了事情,却没有回应,就扬着胳膊强迫别人跟随。所以失道后才有了德,失德后才有了仁,失仁后才有了义,失义后才有了礼。礼是忠信不足(薄)的产物,但却是动乱的祸首;有预见的人(智者),是道的华丽表面,却是愚昧的开始。所以守道的人处在敦厚的位置(真实的道),不处在道的浅薄的位置;实在而不虚华;所以去掉浅薄虚华,而采取朴实敦厚。
感悟:
这里就反应了道家和儒家的区别。仁义礼智信是儒家推崇的道德标准,而这里展示了道家标准。人的品德标准是有高低的,从上德到上礼,就是从无为和无意识到有为和有意识。这其实是个从接近道到远离道的过程,上德的人就是符合道,所以无为无意识。生活中有真君子和伪君子,所以我们培养自己的识别能力能有助于提升自己并且避免伪君子带来的灾祸和危险。修德的过程中,我们要寻求真实的道,同时还要辨别一些华丽的智慧并远离浅薄的表面的道。
例子:
人际交往:生活中识人的问题。上礼的人是最低标准,比如:第1种人-非常看重交往规矩,对地位高的人(领导或者富人,有社会地位的人)非常尊敬,甚至谄媚,而对普通人或者地位低的人非常的冷淡。第2种人-对别人的礼节非常看重,如果看到不遵守礼节的人会当面或者背地里贬低。
辨别智者和大丈夫:有时候我们会碰到一些看起来很博学的人,仿佛无所不知,甚至上知五百年,下知五百年;如果碰上你自己熟悉的领域,发现这些人讲的内容很多是错误的,这就是智者,有华丽的道。另一种人虽然领域不广,但某个领域有所建树,而且凡事求真求实,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这些人是大丈夫(有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