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第三节课,到一年级五班,听了李萍老师的一节课《小船》。
未到其班,先闻其声,流畅优美的旋律,稚气未脱的少年,《小白船》生动优美的从教室中流畅而出,孩子们正襟危坐,老师们严阵以待,课幕即将拉开。
首先,是学习生字词,孩子们生龙活虎的表现,“我我我”应声诺诺,激情满满,声音高高,情绪涨涨,炯炯有神的眼睛,无所畏惧的表情,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这次第,怎一个妙字了得?
读得一丝不苟,领的像模像样,走路一阵风,坐着像棵松,声音如铜锣,学得挺精神,永和育新人。再看教室黑板报,“上课发言先举手,老师批准再张口,声音洪亮吐字清,争当发言小先锋”,老师是这样要求的,学生也是这样做的,这就够了!
不看拼音念生字词,是习得的尝试;“开火车”接力读词,是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引起孩子们的注意;鼓鼓掌,嘿嘿,你真棒,及时的鼓励评价,是为了让孩子们体验学习的欢乐;“火车头没力气”,这种戏虐式的语言,是教师教学智慧的体现;不断变化的教学方式,是教师驾驭课堂能力的展现。
“读出船儿可爱的样子”,“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语文课就是要孩子们多读书,读得流利,读出情感,读出自我,读得声情并茂,读得抑扬顿挫,只有和文字文本深入的交流,孩子们才会深入其中,一课一得,一课多得。
坐在我前边的小女孩,活泼可爱,时不时的扭过头给我做一个小鬼脸!丰富的表情,让人忍俊不禁。从她上课的表情神态可以读出来,随意注意在影响着她的学习,没有积极的举手回答,也没有被抽到回答问题,她倒是自得其乐!胸中自有丘壑!
和她紧挨的小女孩儿,衣服干干净净,小辫儿梳得整整齐齐,圆圆的脸庞,“开火车”轮到她了,默默的站起又坐下,错失了回答问题的机会,实在有点可惜。“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是我们的教学理念,让每一个孩子都爱上学习,爱上阅读,是我们的追求目标,怎样克服孩子学习中的困难,怎样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命题。
“大珠小珠落玉盘,嘈嘈切切错杂弹”,声音此起彼伏,这边唱来那边和,一年级的孩子,红扑扑的小脸,炯炯的眼神,高高的声音,他们对知识的渴求,犹如海绵至于海水,犹如一张白纸,好书写最美的图画,完全仰仗于我们老师的引领。
九年级的孩子,气氛沉闷成为课堂的主旋律,举手回答已被抛之九霄云外!那么其中的变革在哪里?其中的变化在哪点?发人深省令人深思!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乎?是“自生自灭,自生自长”乎?
苏霍姆林斯基有言:“学生智力不正常的原因,在每一个个别情况下来说,好像是一层一层的累积起来的:最初的是一个原因在起作用,后来又加上第二个原因。最初的原因往往是儿童,在婴幼儿时期生过什么病,但是如果没有第二种不良的影响——儿童早期受到了不正常的教育——来加重这种状况的话,在许多情况下还不至于造成严重的后果。其次,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家庭智力生活的局限性和惊人的贫乏性,是儿童智力落后的原因之一。其三:儿童在出生后的最初2、3年里,没有受到完满的母性教育。
总而言之,这些孩子进到学校里来了,他们最容易受到伤害:儿童时期的智力生活的领域,是跟道德生活的领域紧密相连的,儿童会把学习上的每一次失败,当成一种痛苦的屈辱。
我们老师的任务就是,如何帮助这些孩子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如果儿童懂得认识的欢乐,和取得成绩的欢乐,那么求知的愿望就将永远伴随着他的学习。
小船已经起航,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