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几乎所有新兴企业都要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资本不断进入带来创始人股份不断稀释的问题。土豆、赶集、去哪儿创始人的纷纷离开,都是资本的胜利和创始人的黯淡退场。马云带着阿里巴巴香港上市未果,也是因为不肯放弃管理层投票权的问题。如何平衡创始人管理权和资本的话语权?让我们来看看资本市场的老手巴菲特是怎么做的。
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发行了A和B两种不同面值的股票,A股的面值是B股的30倍,投票权却是B股的200倍。B股永远不能转成A股,但是A股可以在任何时候转成B股。巴菲特和芒格等其它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大股东以及大投资人拥有的是A股,因为A股股价高达每股十几万美元,不仅散户无法购买,动态管理的基金经理也无法购买。这样就保证了巴菲特和芒格对公司的绝对控制。
这种AB股的方式在硅谷非常流行,几乎成功的互联网公司都采取了类似形式,例如Google,这个几乎是新型互联网公司中最成功也是最精明的上市公司,也做了类似规定,给2002年以前发行的股票,即B股,给予每股10个投票权,而2002年以后的A股,每股只有一个投票权大多数掌握在创始人和高管手中的B股不能流通,只能换成A股才能出售,而A股永远不能转化成B股。结果是,无论从市场上购买多少Google的股票,只要Google创始人拥有10%的股票,就可以拥有绝对多的投票权。这样,即使是老奸巨猾的华尔街,也很难直接干涉Google的发展。
此后,facebook如法炮制,也采取了AB股的模式,保证了创始人和管理层团队对公司的绝对控制。之所以新兴的互联网公司都学乖了,是因为上一代的互联网公司如Yahoo都因为股权的问题饱受华尔街的指手画脚,为了避免创始人失去对公司的控制,新兴的公司大都借鉴了这种模式。
再看国内的企业,google之后,百度在美国上市时也采用了AB股。再后来的京东、阿里巴巴上市纷纷效仿。但是,具体是否成行要看上市国家和地区的政策是否支持AB股的模式,比如港交所不支持AB股规则,所以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未果。
可见,熟悉资本市场的游戏规则,早点布局,有所准备,创始人还是有可能守住自己的话语权,与资本共舞的。
万科只是中国千万企业的一个代表,接下来可能会有更多企业遭遇这样的问题,这不是某一个产业或某一个行业的问题,所以每一个现代企业都应当从万科事件反思自身的组织架构问题,如不能从内部理顺,早晚被外部力量攻破。
推而广之,任何资本市场的博弈都可能带来股权变更,随之而来的必然是企业组织架构的改变和阵痛,并购国内企业也好,并购海外企业也罢,并购后如何调整企业组织结构来适应市场环境,是非常现实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