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6日 阴
今天,我要去看望一位艾滋病患者。
出发之前,我打开衣柜,跳过颜色鲜艳明亮的衣服,选了一件普通的带白色小字母图案的灰色棉质T恤,搭配不太紧身的黑色运动裤子,让自己看起来就像要出去遛个弯一样轻松和随意。
搭着微微潮湿的楼梯扶手,穿过昏暗的楼道,我走进他的家。不太亮的阳光从窗户照进屋子,他在客厅的角落里,在一张带扶手的,看上去很坚固的木椅上斜躺着。
他很平静,始终面带很轻的微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我现在挺好的,没什么不舒服。来看他的人热热闹闹,来来去去的,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放宽心。
工作中的deadline让人抓狂,面对生命的deadline,却反而平静。
此刻,不会再有人去较真他的过错,不再记得他那些被讨厌的瞬间,身边的人都变得宽容起来。
如果你面对一个行将就木的人,还会去数落他的缺点吗?
当我们在谈论一个人的缺点时,一般都带着情绪。因为对方做得不好,影响了当下的你,并不会因为他是不是故意的而减弱怒气。因为那一刻,你只想到了自己。
——他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呢?
——这件事对我的影响半年后还有吗?一年后呢?十年后呢?
——他有没有可以被原谅的苦衷?
回到刚才的问题,如果你面对一个行将就木的人,还会去数落他的缺点吗?大概不会的。因为你知道,无论他做什么,都不会影响将来的你,所以你会变得宽容;看待他做错了的事时,也会变得客观一些。
当我们感知到生命正在倒数,会本能地以终为始地看待事物,并且回到问题的本身。
美国知名育儿作家、教育学者艾尔菲·科恩在他的《无条件养育》一书中提到,他的其中一条育儿指导原则是:
在符合事实的前提下,以最好的可能性看待孩子的动机。
我想,这也是面对别人的缺点、别人做得不好的时候,应该遵循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