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西方哲学史---by Leo D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Leo D(来自豆瓣)
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609014973/

几千年了,西方有那么多哲学家,每一个似乎都非常晦涩难懂。有没有办法简化下,勾勒下哲学史呢?看完《苏菲的世界》,再结合我之前的一些思考和理解,我终于感觉有了点眉目。试着以最简单精要的文字梳理下哲学史的框架。或许你看完了,能迅速智慧+1。

首先,拎出三个人,通过他们可以把哲学史分成三阶段,分别是苏格拉底,笛卡尔,康德。哲学史三阶段就可以这样分:

  • 1,从苏格拉底到笛卡尔之前,哲学核心问题是“世界究竟是什么?”,显然这是人最古老最直觉要问的问题。一个古人看天之高远,星空无穷,日月轮转,男女生死,总是想知道“它为啥是这样的呢?为啥不是另外一个样儿呢?为啥会存在呢?来自哪里呢?”,总之都是探究世界的真相或起源的问题。讨论这类问题的哲学都叫做“本体论”,你可能听说过。

  • 2,从笛卡尔到康德之前,哲学核心问题变为了“人是怎么认知世界的?”,因为笛卡尔开始怀疑人的认知能力。想想,如果认知都有问题,搞不清楚,何谈解答上一个问题呢,对吧?事实上他怀疑一切,最终想到“我思故我在”,这是唯一不用怀疑的,由这一点出发重新确定我们能知道什么。讨论这类问题的哲学都叫做“认知论”,你可能也听说过。

  • 3,从康德之后,核心问题再次变化,变为“人应该做什么?”,因为康德解决(注意,不是解答,后面会有具体说明)了以上俩问题,人终于回想起来,我问那俩问题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当然是指导我们如何生活,如何行动喽。从这以后,慢慢的,本体论的问题都交给科学(主要是物理、生物和系统科学)去逼近,近来认知论的问题随着信息论、脑神经和认知科学的发展,也逐步交由科学去探索。剩下的哲学问题主要就是研究道德,道德就是指导人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东西嘛,所以也可以称为“道德哲学”。

好了,三个人,对应三个问题,对应三个时代,对应三类哲学。苏格拉底,笛卡尔,康德;世界是什么?人怎么认知的?人该做什么?本体论,认知论,道德哲学。哲学史就以超极简的方式说完了。以后,碰见任何一个哲学家,你都可以看他是怎么回答这三个问题的,就能掌握他的哲学思想了。以后有任何哲学问题或概念,就看他最终指向那类哲学,就能理解他要说什么了。

现在我会反复用这三段式来阐述些具体的概念细节,增强下理解记忆。

【个人的思考和哲学史是同一个逻辑】

哲学史三阶段其实很好记忆的,因为他基本就是我们个人思考每个问题的三个阶段。首先,我们看到一些事物,例如某个明星的绯闻,我们的理性第一个反应就是要给出解释,试图理解这是咋回事儿,这就是第一阶段,本体论。然后稍微聪明点的人马上就开始怀疑,喂,这是真的假的,我的认知不会骗我了吧?例如明星绯闻的报道媒体是不是有问题,有别的意图歪曲事实,我对这些明星之前的了解是不是足够全面,我的眼镜儿是不是有偏色?这就是第二阶段,认知论。当我搞清了事实,也搞清了自己的认知能力,那就进入第三阶段,理解了这个事物后,对我有什么用,我应该做什么,例如明星绯闻了,我用最好的认知能力搞清了真相,那我该支持还是谴责呢,还是无视呢?这就是道德哲学啦。

事实上,无论是本体论,还是认知论阶段,哲学家们也都是要最终给出“该做什么,怎么做”的结论判定,道德哲学是贯穿始终的,只是在前两个阶段大家在本体和认知两个领域内还没吵清楚。

【为什么看不懂他们在说什么,以及该怎么办】

这样看,哲学是个挺明白的事儿的,那为什么好多哲学书或理论都那么晦涩难懂呢?那是因为绝大多数哲学文字是写给哲学家同行看的,但又不像数学有恐怖的大方程提醒一般读者,搞得大家很容易随便抓起一本就看,没意识到自己缺乏前文铺垫,同时又好像能看懂一点点。另外,哲学科普的人非常少,和搞古典音乐的人一样爱清高装逼,看各种网上百科的内容,就有这种感觉。

所以,不必惊慌,看不懂,错不在你,是知识服务没做好。那怎么办呢?怎么智慧+1呢?以个人的经验,办法就是顺着个人的生活问题去找对应的解答哲。失恋、失意、失败,好奇、困惑、闲蛋,去丰富的生活就会产生丰富的问题,一旦遇到问题,就可以上网搜搜,找找看有没有哪个哲学家思考过这个问题,他如何回应的,这样主动查找生长出来的知识,像骨头。只要你把具体的生活问题,往三个阶段的核心问题上归引,就会找到那样的哲学家。例如,失恋就是在追问什么是爱情(本体论),我怎么知道我爱谁(认知论),我该如何去爱(道德哲学)。

【苏格拉底时代】

点1:“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什么都不知道。”

西方哲学史起源于古希腊,苏格拉底就是希腊人,大约在公元前500年左右。在他之前和之后,古希腊都有许多哲学家,他们会给出一些看法,说世界是这样的,或那样的,但为什么哲学史的第一个时代,我要以苏格拉底为起点呢?就因为刚才他说的那句话。那句话虽然夸张了,但却点名了一个基本的真相:人对世界的认知是有限的,首先要承认自己的无知。有了这一点,所有“都知道“和”就这样“全部完蛋,人类永恒的思考和进步开始了。

点2:知识的产婆。

苏格拉底的母亲是个接生婆,他就把自己比作真知的接生婆。苏格拉底自己并没有像其他哲学家那样给出世界是这样的或那样的理论说法,他一直做的事情,就是通过批判性的追问,帮助他人从他们自己的脑袋里产出知识。苏格拉底式提问,可以说是一切智慧产生的方式。但他的问题太多太尖锐,最后被智慧难产的雅典人投票判决死刑,服毒而亡。

点3:概念大制造。

哲学家们的套路其实很简单:观察些现象,收集些资料,归纳出几个概念,抓着自己宝贝似的概念去往世界万物上套,然后得出些结论判定。你看小到亚里士多德抓住了“逻辑”,就套出了三段论;大到毕达哥拉斯抓住了“数字”,就套出了个宗教。在整个哲学史上,新概念层出不穷,有时候甚至粗制滥造,虽然不能怪他们,但这段时期概念瞎造的实在太多,结论判定现在看很多都违背常识。在这段科学、神学、政治伦理都还混在哲学中的时期里,大多数哲学家的思想就当作故事看看就好了,有些有智慧的思考角度可以体会体会就好了,真不用特意研究记忆,更不能当真理去笃信。

【笛卡尔时代】

点1:欧洲上帝的助攻。

希腊罗马时期,欧洲没有上帝,只有诸神和哲学家。后来上帝从以色列的犹太人那里东来,通过宗教的形式直接给人们“该做什么,该怎么做”的教条。似乎哲学在中世纪消亡了。但实际上,到了欧洲的上帝,并非犹太人的上帝,因为欧洲的哲学理性传统在欧洲基督教中还是保存了一部分的。在笛卡尔出现的前一段时间里,欧洲人不像犹太人那样直接笃信上帝,总有僧侣要试图用理性的哲思来证明上帝的存在。所以,中世纪到文艺复兴期间,西方哲学史的全部命题就是在反复理性推敲世间和内心的现象,以证明上帝的存在。笛卡尔正式担心自己的知识恐怕会受到魔鬼撒旦的魔法欺骗,而开始怀疑一切认知的。在这个意义上,具有理性传统的欧洲人对欧洲上帝的坚定宗教信仰,开启了哲学的新世代。

一个小八卦:柏拉图在公元前400年开的哲学院,一直开到公元后529年才关闭,中间有近三百年时间和基督教共存相容。

点2:理性派大战经验派

笛卡尔开始怀疑并重新审视人的认知,开启了近代哲学。大家纷纷发表意见,批判别人的不对,说自己的套路。其实,就可以分成两大派别。一派主张人的内在理性是最靠得住的,这是理性派,主要分布在欧洲大陆,如卢梭、斯宾诺莎;另一派主张经验和感觉是唯一可以依靠的真相,这是经验派,主要分布在英语国家和部分德意志小国(盎格鲁撒克逊人)如休谟、叔本华。核心争论就是我们应该通过纯粹理性,还是通过经验感知来认识世界。这段时间,跳出任何一个哲学家,无论研究的是政治、伦理、神或其他什么具体的问题,用理性派还是经验派的标准一下就能看把他归类了。

这么说也许你更能明白一些:理性派说感觉和经验是靠不住的,但1+1等于2,这种纯粹理性是亘古不变的,所以应该用纯粹理性来认知世界,把世界的规律用各种理性概念和逻辑,规范起来认知,其他不能认知的都是浮云幻想。经验派反驳说,哦,照你这么说,世界的一切都是注定的喽,都按理性规则一步步推演下去不就是宿命早已定好了吗?灵魂和自由意志也不存在喽?反过来说,一切还没有通过理性认知的东西,都靠不住,不可信,那还活个屁,啥我都没法相信,难以证明,进入了彻底的怀疑论。你理性倒是说说生命的意义的公式啊。所以经验派认为认知世界离不开人自身的感觉和经验,理性本身就是一种最自然的感觉和经验,唯有分析清楚人的感觉和经验,通过这种唯一的方式才能认识世界,并没有纯粹的理性孤立的存在。

不知道说明白了没有,两派的观点会在康德那里得到调和。

点3:个人的崛起

笛卡尔这一时期,几乎每个哲学家都在一点点帮助世界做一个重大的转向,那就是从神到人的价值转移。看个人的崛起过程(人文主义的崛起),就可以非常清晰的串起这一时期的各个哲学家们和他们的思想建树,这个过程很长,一直会延续到康德之后很多年。牛顿、莱布尼兹、笛卡尔,用哲学是为了证明上帝的存在,卢梭、伏尔泰、浪漫主义是开始提倡人的价值,直到尼采的“上帝已死”彻底杀死了“神”的价值,而后萨特、福柯等存在主义哲学家重新为孤零零飘摇不定的“人”定义其存在价值。神落人起,从肯定神到也肯定人,再到否定神搞不清人,最终到搞清楚人。个人崛起的过程也是艰辛漫长的。

所以,除了理性派还是经验派,从他在个人崛起中的哪个阶段也可以定位清除某个哲学家的位置。

【康德时代】

点1:两种理性的分离

目前为止,我最佩服的就是康德,没有之一。你可以不同意康德,但绕过康德就没有好的哲学,这句话真一点不假。康德面临的就是理性派和经验派谁对谁错的问题,我们来看看他的套路。首先,发明俩概念:纯粹理性 和 实践理性。好,用概念去套现象。

先批判纯粹理性,也就是著名的《纯粹理性批判》,纯粹理性有种不可遏制的冲动,就是追求因果,事必有因,因必有果,推着推着就推向了时间线的两端,推出了经验的范围之外,最后要么推出个奇怪的神,要么因为推不出来而怀疑一切眼前的事实。两者都会导致非理性。由此得出结论,人不可能彻底认知世界,人对世界的认知,只能在实证经验的范围,用理性去认知,认知一点是一点。本体论和认知论的问题消解了,虽然没有最终答案,但已经将事情说明清楚了。后来实证经验+理性的认知世界的方法就成为了科学精神,即实践理性。

然后《实践理性批判》,也就是批判科学。光有科学去认知世界,是不够的。因为世界是永远无法彻底认知清楚的,实践理性认知的范围之外的事物总是有的,那该怎么办,难道就忽略掉了吗?灵魂、自由意志、信仰这些在当时还没有科学可以去认知的事物,在生活中也是有举足轻重的分量的。所以,不能光有实践理性,还要有信仰和道德。这就开启了哲学的新时代,科学不可知的领域全是哲学研究的对象。这里,康德给出的见解就只是后来众多道德哲学家中的一家之言而已了。

点2:道德哲学家们

世界是什么?我如何认知的?这俩问题交给了科学后,哲学家们就把眼光转向科学还无法触及的地方。要梳理这些哲学家,可以通过“历史”这两个字来看。道德问题,也就是人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的问题,如何研究呢?哲学家们纷纷看向历史,也就是人该或不该,都已经实证的做过了的事实。分析历史,解决道德问题,只是各看各的历史,就产生了很大区别。

黑格尔,看世界整体发展的历史,有好有坏,循环往复但总体趋势向上,于是得出了辩证法,事情总有两面性嘛,但世界的总体是有一个世界精神存在的,人应该理解并遵照世界精神而活。

马克思,研究了人类经济的发展历史,特别关注阶级和生产关系这个概念,于是得出了社会发展总规律,所以,人应该搞清楚阶级形式,推进生产关系发展变化。

达尔文,研究了人成为人之前的生物学历史,得出了遗传变异,适者生存的概念,他自己并没有妄图通过这个研究建立什么道德准则,但后面有些人就搞出了社会达尔文主义,要在国与国,族与族,人与人之间搞优胜劣汰,那么人就应该追求强大,消灭弱小,引发了二战的纳粹法西斯。多说一些,这完全是对达尔文的误读,人家说的是“适者”,而非“强者”生存。问问恐龙和猛犸象,强有个屁用。这样看,逞强和炫耀,更愚蠢了。

佛洛依德,研究个人从婴儿开始的发育历史,发明了性刺激和潜意识俩概念,于是判定,人的理性很有限,人就该顺应自身的潜意识而行动,千万不要压抑,压抑就会出问题。

萨特,突然发现一个人的意识的发展历史是这样的,首先自己先被生出来,被给了各种各样的环境,存在着,而后才慢慢有了自我意识。存在先于意义。很好,因此,人最应该做的,是理解自己的存在,找到甚至发明自己个人存在的意义,这就是人实现自由的方式。

至于康德自己是怎么看的,有些古老,也有些观点不错,总体上我是不太同意的,这里就不说了。总会,这段时期,哲学就是各种角度观察历史,得出人应该做什么的道德学说。用这个观点就能很快了解任何一个哲学家的哲学了。

点3:哲学最后的瓦解

真如康德所言,科学作为人的实践理性,承担了主要的认知世界的任务。随着科学现代以来的发展,神学已经被杀死,哲学的研究领域也在被一点点的逐步蚕食。道德问题也渐渐的被新兴的经济学,人类学,社会学,组织行为学,心理学,认知科学,语言学和神经科学所囊括。人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怎么做,原来也是可以实证理性研究的,新科学原来比哲学更能指导人们的道德行为,例如经济学告诉你直接捐款的慈善行为是不好的。所谓精神和自由意志,脑神经科学家有更大的发言权。

哲学在分崩瓦解。学校里的哲学系所教的,其实是哲学史学,而非新哲学的探索发明。英国的罗素,我很喜欢,他在把数学纳入到逻辑学之后,曾试图把哲学也干脆纳入到逻辑学的一个分支中去。哲学嘛,就是语言的形式逻辑而已。他们这几个英语国家的哲学家,自称分析学派,他们定义哲学的最终任务,就只剩下将语言的含义和逻辑整理清楚了。在他们看来,“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这样的问题,找不到答案,只是因为这句话含义不清,逻辑混乱。什么人?什么是活着?什么是意义?活着一定要包含意义吗?拆成概念和逻辑单元后,这个问题满是含糊无实的字句。他们断定这种问题是犯了“哲学病”(用于讽刺那些拽各种大词儿的欧陆哲学家),他这么问不是要找答案,可能只是无聊,装逼或者背后有别的欲望追求。所以罗素的学生兼同事维特根斯坦,你可能听说过他的大名,就曾说过一句著名的“废话”:能说的都能说清楚,不能说的,我们最好缄口不言。

总结

苏格拉底,各种概念大制造,要去解释世界;笛卡尔,理性和经验两大派系争论,该如何认知世界;康德,让科学结合理性与经验去一点点认知世界吧,咱该想想科学以外的道德问题。神灭人兴事业的几大哲学推手;各种历史角度看世界的系列道德家;哲学发展的最后阵地:语言和逻辑分析。

一个人的理性是有一个进步发展的过程的,读过哲学的发展历史,这个过程就会迅速达到成熟阶段。此非拔苗助长,而是智慧的产婆之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3,186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858评论 3 387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8,620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888评论 1 285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009评论 6 38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149评论 1 29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204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956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385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698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863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544评论 4 33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185评论 3 31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899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141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684评论 2 36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750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