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们总是骗大人说没钱了,长大了,爱撒谎的毛病,还是一点都没变,只是变成了在电话里骗爸妈工作不累、工资不低,我有钱、我很好...挂完电话的瞬间,觉得自己牛逼得不行,明明兜里只剩几顿饭前熬日子等发工资。
独自一人在外打拼,面对极其复杂曲折的环境,成长是一个无比酸爽的过程。面对父母的牵挂与担忧,所有的酸甜苦辣都只汇成简单的一句话:“没事,我有钱呢。”
当我们说我还有钱的时候,我们在说什么?
A:卡里余额不足。
B:生着病,加着班。
C:8点了还没吃上晚饭
D:领导的黑锅我来背。
E:以上统统都是。
不约而同地,远在异地的我们,都爱报喜不报忧。
谁让我们是新一代独生子女,是爸妈挂在嘴边的骄傲,是他们唯一的希望,都是按照“别人家的孩子”的标准一路约束自我长大的。辛苦求学若干年,拿着仅供生活的5K的工资,面对父母殷切的眼神,愣是说成8K,还许诺说待遇很好,领导很器重,很有发展前景,内心却是亚历山大的。“没办法,自己装的B哭着也要演下去啊!”因为,我们更多的是想要父母放心而不是担忧。
明明很累,却不会跟爸妈透露只言片语。“除了徒添他们的担忧,还能怎么样呢?”
对于父母来说,我们过得不好,会让他们烦恼;对于自己来说,父母的焦虑,甚至会成为压倒我们的最后一根稻草。报忧,真是一件百害而无一利的事情。
很多人的微信里,都会把父母设置在单独的分组,只有发正能量的朋友圈时可见,是我们不爱他们么?
恰恰相反。
越长大,我们越习惯了只对爸妈讲他们爱听的话,只提供他们需要的情绪价值,其他的通通关上门自己处理自己消化。
我们撒了很多慌,一边小心翼翼地营造他们期许的模样,一边咬牙继续在布满荆棘的路上摸爬滚打。
我们深信不疑:“这不是撒谎和欺骗,这是体贴,是真正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