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写作呢?其实自己也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
在网络文学还没有推广之前。我最喜欢看的一本杂志是《读者》。理由有三:一是没有花里胡哨的广告;二是内容简洁健康;三是价格便宜。
开始是一期一期的买,后来有点钱了就一整年一整年的订。我记得一年96元钱,整整订了五六年。到现在我家里还有好几撸。
《读者》里的文字我几乎从头到尾都看,几乎不放过任何角落。所以,有时订正前一期的错误之处时,我也能及时的知道它的出错来。
《读者》里的文字,大都是朴素的。朴素到老是让自己感觉到,也可以整一篇这样的文字来跟它们摆放在一起。
内心会时常熊熊燃起写作的欲望,《读者》是功不可没的。那时候断断续续的写了些日记一类的文章,果然是日日记录的日记,自然无法拿出来见阳光了。
再后来,网络充斥着所有。连朴素的《读者》上,也时时的涌现出了网络文。常常的网上看过了,新来的杂志上又出现,渐渐的对《读者》便失了兴趣。
书,也是喜爱看的。时常会看到几多精彩的片段,便会如那烟花,“啪啪”的炸开,绚烂无比。可以让人愉悦好久。
也时常会看到某些情景,便如身临其境一般,好似自身经历着其间的许多情节。我是看客又似主角,时常在内心自导自演一番。
总是想,我是否也可以把故事在纸上重说一遍。
其实,想与做还是天差地别的。
文字幼稚,总是词不达意。心生懊恼,时常退缩无法继续。但过不多久,又会跃跃欲试。
为了提高写作能力,也为了练成动手的能力。连续报了几期写作训练营。旨在让自已的所思所想能及时的在文字中体现出来。
因为抱团,就有相互监督的作用。免得让自已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而放弃了写作的渴望。
也因为有三十天的约束,就会好好的想每天需完成的任务。
第一次写作训练时,那时看了王鼎珺《一方阳光》的那篇文。那对老房子的描写,母子间的对话,还有那只呼噜呼噜的猫…无不让人想起自已的小时候。那冬日的太阳照在廊沿下,那老房子半边阴冷,半边暖阳的情景。还有那许多发生在老屋里的故事。
老屋一开起了头,便有了一直讲下去的欲望。那少时的情景一一的在脑海里浮现。那过去了或还健在却已物是人非的人,在我的心里,又鲜活的重活了一遍。
其实故事还有很长,远远不是这一万字能表达清楚的。然而,因我写作能力的原因,只能粗陋简叙。
第二次写作训练时。心里有了些想法,想对自已的游记进行一番整理。
每次出游,每天即使再累,都会在朋友圈里进行简单的记录。记录美景,心情与内心的情感变化。每天看到的景,遇到的人,经历过的事。总是时刻的提醒我及时的记录下来。以免久了,只剩下个到此一游的地名。
匆匆而就的文字,就会有许多的疏漏。错别字很多,词句也会有不通。但没关系,即使有时真的是上眼皮下眼皮打架的厉害,还是硬撑着记录下来。就怕过去了,便会从我的印迹里消失了。这是我不能忍受的。
写游记需要把之前的记录全部翻出来,再查阅些资料,重新疏理。
然而,写了几篇后,发现没有达到自己预想中的那种想法,便停了下来。想着应该用更多的时间和心历,把它从头至尾的过程重新做些安排。而不是像现在这的想到哪写到哪,太过于随心所欲了。所以,应该持有更加谨慎的态度来对待写作。
也许,这就是坚持写作的进步了吧!
从最起初,不知如何的写。一天二三百字都书写困难。后来,可以比较轻松的填满五百字。再到现在,可以按自己的喜好,写些文字。而且写之前会有想法与构思。这应该就是我最大的进步了。
这一次的写作,大约写了二万字,十五篇文。每次都能在一个小时内完成。不确定写的好与不好。但可以确定,每次写作,都是我心情最是愉悦的时候。
这就是,对于我“为什么要写作”的最好诠释了吧!
很多时刻,开心的,伤心的,困苦的…常常很需要倾诉的时刻,却无法及时的找到适合的人倾诉。文字就恰到好处的弥补了这一缺陷。
在文字里,可以更加无所顾忌的诉说。而且还可以不停的审视自己,让自己的言词更加的倾向于理性。以及反思自己平时的言语。
当然,也常有心情烦燥,写不下去的时候。但看到群里交出的一篇篇精彩文字,还有文友暖心的鼓励,不由的让人鞭策向前。
就像一群人都在努力的攀爬顶峰,难道你一人孤独的停在原地吗?!
我很感激,在我犹疑不前时,是你们的文字唤醒了我;在我想放弃时,是你们的言语激励了我…
古人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傍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也想变成近朱的赤,更想变成了朱,染了周边的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