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参加了上海市妇联举办的绘本阅读志愿者培训,非常认同“绘本是用来玩的,不是用来读的”这一理念。
近期挑选了绘本《团圆》,探索了几种玩法,供读者探讨。如果玩对了是主办方和培训老师的功劳,如果玩错了是笔者学习不认真。
选择《团圆》的理由
《团圆》在业界口碑一直很好,很有中国特色,给人一种朴实温馨的质感。
本人购得《团圆》多时,我家小朋友(现3岁半)也一直很喜欢。
对故事内容的熟悉也有利于亲子互动。
玩法一
在读中问,在问中学
在刚开始一本新的绘本或者绘本搁置了很长一段时间后,还是需要通过“读”来熟悉绘本内容的。
要怎么读呢?
带着问题读。
笔者比较常用的方法有两种:
第一种,找同类元素。比如,
“妈妈读的时候,可以帮忙找一下一点一点的图案吗?像封面上的床单这样一点点的,像毛毛的衣服一样一点点的,像雪花一样一点点的……”
还可以按照颜色分类,请小朋友找白色的,红色的,等等。
也可以延伸提问,请小朋友想想家里有什么是这种图案、颜色或形状的东西,或者描述一下发生过的同样的事情,如包汤圆、骑在爸爸头上、看舞龙、堆雪人等。
不过这类延伸问题尽量在读完整本绘本后提问,一方面有利于回顾故事内容,另外一方面也可保证阅读的完整性。
第二种,数数。比如,
“河里有几只鸭子?”
“爸爸包好了几个汤圆?”
“有几条龙灯?”
提问的目的不是为了答案的正确性,只是为了让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在绘本上,让孩子有阅读的参与感,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激发孩子自主阅读的欲望。所以,问题也不宜过多,笔者的经验是一本绘本每次1-3个问题足矣。
提问也是有技巧的。
如果你还在问:“这个故事讲了什么?这个故事怎么样?故事里他们都做了什么?”这样的问题,孩子肯定是迷茫的,这也会降低他对阅读的兴趣。
对小朋友提问,第一重要的是简单和明确。比如,
在毛毛和爸爸做汤圆那一页,如果问“他们都做了什么?”,小朋友要么眼睛不瞪不瞪地看着你,要么语无伦次说一大通有的没的,因为这个问题太大了,让他们手足无措。
可以问得更明确一点,比如,
“爸爸做了几个汤圆,爸爸做的汤圆是什么形状的?”
“毛毛做了几个汤圆,毛毛做的汤圆都有什么形状呀?”
“你比较喜欢爸爸做的汤圆还是毛毛做的汤圆?为什么呢?”
多问开放性问题,少问封闭性问题。
也就是说尽量少问对不对、是不是、好不好,这类可以用一两个字就能回答的问题。多问一些需要小朋友进行描述的问题。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在给孩子读绘本时提醒自己,别忘了要做适合孩子的提问哦!
玩法二
积木/乐高/磁力片
阅读绘本时,往往会忽视文字的物理意义。
也就是说,读完一个故事,阅读者首先会想到要让孩子明白什么是亲情、友情、情绪等抽象概念,而忽略了让孩子明白什么是高和低、大和小、胖和瘦、远和近、上和下等物理概念。
这里面,最主要的原因是,大人都不自觉地用自己的知识高度去看待小朋友,以为他们都应该懂的,却忘记了这些最普通的物理知识其实也是要反复反复尝试才能够习得的。
孩子习得知识的唯一途径就是双手和身体的体验,也就是“玩”。
在构建小朋友物理概念方面,原木积木是非常推荐的。自家小朋友平时玩得比较多的,除了积木外,还有乐高和磁力片。
在阅读《团圆》时,三者可以玩不同的游戏,比如说,
可以用原木积木搭一间毛毛家的房子,如果小朋友兴致比较高,还可以搭舞龙灯那一页的场景。
可以用乐高做一个爸爸和一个毛毛,走过来走过去不会散架,或者做一个龙灯玩。
可以用磁力片做雪花,做雪人,做小桥等等。
玩法三
画画/彩泥/剪纸
我的玩法是,先把故事讲一遍,然后选择一个场景,比如说爸爸理发的场景,提前准备好底纸(本人偏爱黑色)、彩纸、儿童剪刀、胶水、水彩笔、彩泥,然后引导小朋友做一个爸爸的头像。
因为我家小孩比较小,我一般会帮他把爸爸的脸画好,然后帮助他剪些碎纸粘成头发,再启发他给爸爸画五官、画点胡子,等等。再用彩泥给爸爸做个身体,因为是用白色理发布围起来的非常简单,把画好的头像卷在上面或者插在上面就可以了。
这种玩法在早教机构美其名曰创意美术课,号称有利于感统训练和手部小肌肉发育,外面一节课很贵的呢。但是,如果像我们这种3岁多的小孩拿出来一个比较好看的作品,请不要怀疑,绝大部分肯定是由老师完成的。丑得没朋友才是这个年龄应该有的水平,天才儿童除外。
所以,不用担心自己做不好。这本身就是一个游戏,大人和小孩都是参与者,不是师生关系,游戏的目的是激发孩子的动手能力和阅读兴趣,而不是作品的完成度。
另外,彩泥的话,在这本书中还可以玩包汤圆。
包汤圆的同时要做好安全教育,故事中爸爸把一枚硬币包进了汤圆里面,我通常在玩彩泥包汤圆或者讲到这一页的时候,在肯定风俗的同时,也会告诉小孩硬币吃到嘴里是很危险的,会把牙齿磕掉,吃到肚子里会肚子疼。有一天,小朋友突然很严肃的跟我说:“妈妈,我终于想到办法了,我们可以切一片香蕉放在汤圆里,它像一枚硬币一样,这样就不会吃到肚子里以后要去医院开刀了。”我想他应该是听进去了吧。
玩法四
听歌唱歌
确定主题挑选歌曲作伴奏,发现孩子兴趣点教歌曲。比如,
根据新年这个主题,找一些诸如《新年好》《新年到》《恭喜恭喜》等歌当背景音乐给他听;
根据下雪这个主题,找《雪绒花》《little snowflake》等中英文儿童歌给他听。
小朋友如果有特别喜欢的,就可以趁机教一教。
我们家小朋友就比较喜欢《little snowflake》,我就会剪几个小雪花,跟他一边玩一边教几句,很快他也能哼唱几句了。
玩法五
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很考验小朋友的想象力和记忆力,如果大人足够投入的话,小朋友也会玩得非常开心。
对大人而言,这种玩法也挺省力,而且可以无限重复。
就以我和我孩子的玩法为例:
首先请小朋友先选择角色,然后自己再选择角色。
小朋友只需要负责自己角色的台词和动作,大人需要负责其他剩余部分,以及提示孩子的任务。
如果小朋友能把所有的场景都想象出来的话那是最好的,如果不行还是需要准备几样关键道具。
比如说,爸爸理发的场景(无道具)。我先扮演毛毛,孩子演爸爸,他会在我的暗示下把所有书上爸爸的台词都讲到。然后我再扮演理发师,我会把理发厅的那一套全部用上,从“欢迎光临”一直到“谢谢光临”。其中,我还会故意问:“先生,您需要剪怎样的发型?”第一次的时候,他还不适应,会指着书上的爸爸说,“我就剪这个。”玩过两次以后,他就开始要这样剪那样剪,会描述自己想要的发型了。然后走的时候,永远不会忘记给钱的动作和说“谢谢,你剪得真好,我下次还会再来的。”总之,很会给自己加戏。
玩角色扮演,最大的体会是,小朋友能很快地记住自己的台词和动作顺序,而且可以记很久。他会观察对方的表演,下次等到他做那个角色的时候,就可以把观察到的新东西运用进去。
一本绘本可以消灭一个烦闷的夏日,让亲子关系更加紧密,让孩子爱上阅读。
本文纯属个人经验,如有不妥之处,欢迎来评论区讨论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