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解决坚持原创分享第646天+466天 光山心协智慧父母课堂分享第262天
很多人说,孩子需要挫折教育,今天我要聊一下挫折和创伤。
其实人只要在呼吸,就有挫折的。一个人从小到大,想要站起来,站不起来是挫折;想要吃东西,别人不给吃是挫折;想要下赢一盘棋,结果一招失误满盘皆输,也是挫折…活着,就想优秀,想更美,想被朋友喜欢,想拥有价值,而这一切,都会形成挫折,所以,根本无需给孩子增加额外的挫折。
孩子在本有的成长历程中,遇到挫折,有人(可能是老师、家长,可能是朋友、爱人,也可能是偶像、故事)能与他在一起,同理,倾听,知道这很不容易,他的那些消极情绪就会流淌,不积累在杏仁核里形成固结,破坏生长力,这时候,抗挫折能力就形成了。比如:孩子精心训练踢球已经大半年了,结果没机会上场,失落,挫败,沮丧。有人和他在一起,理解他难过,而不是说:这么点儿事儿,以后人生比这险恶多了,男子汉,给我站起来!也不是说:没叫你上场,就是因为你还不够格,赶紧努力去,干什么都不如别人。也不要去说:我去理论,什么教练,我让他下岗!等等。
这些语句,会让孩子的情绪升级,从挫败,到愤恨,或无力,或觉得这个事情真可怕,表达个情绪,带来的后果比事情还可怕。
这时候,你理解他的难过,好奇他:没上场,看到你很失落,你有什么想法吗?你对这个失落怎么看?慢慢的,在一起。孩子就会重新生长出力量。这个事情,就不会形成创伤。
我听过一个故事:一个孩子,把自行车的车胎弄破了,他很心疼,就学着人家补胎,结果一不小心,把整个车胎弄断了。家人太心疼物品(毕竟那时候自行车太过于昂贵),打骂了他一顿。他自己很沮丧。成年后,他惧怕修理所有物品,觉得一看到东西坏了,就很挫败沮丧。当然,也失去了探索的好奇心和尝试解决问题的意愿。
如果当时家人的陪伴是:家里唯一的自行车车胎破了,你肯定很着急和心疼吧,爸爸看了也很心疼。你想弄好结果没成功,很挫败吧。我也体验过这样的挫败呀,如果我能多挣钱买个新的,我们就不用这样挫败了。你有什么想法呀。我们一起想想还可以怎么办。可以说的话很多,我猜测,孩子的感受一定会不一样。
我不主张挫折教育,人为增加的挫折我认为都是惩罚,是权威的化身。你经历过什么挫败吗?知道真相的你,有什么感受?愿闻其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