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与社会专题是顺应简书刚刚成立的简书人文社科学院而建立的新专题,也希望可以帮助更多的人文社科专业的作者增加曝光率,欢迎所有的简友们投稿,和人类与社会专题共同成长。
现将人类与社会专题的过稿要求略做阐释,草成《投稿须知》如下:
从彝族的火把到羌族的锅庄,从三星堆的太阳神鸟到《山海经》的神树扶桑,文化总是以绚烂的姿态,呈现人在历史记忆中的存在。
人具有社会属性。个体属于特定的群体。各个社会群体拥有自己的文化。社会大系统的各要素之间有复杂的互动关系。
民族与社会,就是本专题的主题。
本专题收录文化人类学和社会学方向的优质文章。
既然说是文化人类学和社会学,那么,这是一个鼓励学术态度的专题。收录的条件是作品所采用的方法的合理性和逻辑的严谨化。
但我们不是学术期刊,我们不对您的观点和选题选材做任何要求。
相反,我们鼓励用独特的视角和另类的语言来讨论学术。
并且,我们不仅仅重视社会科学的理论性质,我们还重视“田野调查”。只要你参与观察你所处的“社群”或所遇见的“民族”,并用心去记录,它就会成为我们专题的优秀文章。
不收录:
1.感想和抒情远多于记录的游记——建议投在路上。
2.对社会遭遇的抒怀——建议投世间事。
3.对社会中的个体的心理做出分析的,但不是重点分析人群的社会心理的——建议投心理专题。
4.有深度严谨的社会思考但缺乏具体事例材料支持或缺乏人类学社会学方法支持的——哲思欢迎您。
硬性拒稿原因:
1.广告:请不要在文章任何位置显示公众号、电话、微博、QQ、二维码等信息,不要插入与作品内容无关的图片。
2.密集投稿:为了读者和您有更好的专题体验,谢绝将旧文或其他平台的文章密集转移投稿。
3.抄袭:这个不用说了,请尊重原创,也请尊重自己。
4.相关的法律、政策等规定、要求。
其他可能的拒稿原因:
1.排版杂乱,全文大黑体、一句话一段的,等。
2.文体混乱,错别字较多,语言冗余,语病较多。
3.篇幅太短,原则上不收录1000字以内的文章,个别优秀者例外。
4.对既有学说、史实的援引、解读存在明显错误或事实性错误等。
5.过于恶俗。
本人在专题之前收录中选出几篇作品作为例文,可供大家参考:
人类首先要面对自然。
人有生老病死,季节更替,庄稼有丰收歉收,有时候打不到猎物,日食,月食。都需要给予解释和应对。
比如,人为什么竟然会死?于是不同民族产生了很多神话故事来解释这个问题,比如好些民族都有类似的故事:人类原先是不死的,而且可以上天,不过某天某某人出了什么岔子,人类就再也不能上天了,从此还会死亡。
创世神话往往可以体现一个民族的某些情感倾向,比如伊甸园故事里的“罪”感。《圣经》里偷吃禁果的故事,其实就是犹太民族的创世神话,只不过它后来风行广大世界。人类学喜欢搜集、研究各种神话。
生病了怎么治?过去当然是各种巫术治疗。在非洲努尔人眼里,生病绝非“自然”的事,必定是遭人巫术陷害。人类学关于巫术的研究也很多,包括萨满跳大神。过去靠巫术,后来人类的信息积累丰富了,发展出科学的医学知识。而这种知识背后也存在某种有趣的文化逻辑。
2、What I cannot create, I don’t understand -- 怎样讲述人类学?(顽童小逗豆)
人类学的学生很烦,老被问什么是人类学。
教科书提供了两个标准解释。 其一, 人类学看异文化, 看他者。 他者的出现让我们看见了自己。 费孝通说我看人看我。不同断句,不同意味: 我看人, 人看我, 我看人看我; 我,看人,看我; 我看, 人看, 我。
有人说好有意趣, 也有人说好麻烦, 看来看去, 有什么用, 不就一样地活。
自己感动, 别人清醒。 从感动中出来, 我们说, 人除了吃饭睡觉, 也要点品质和韵味,一种淡淡的留恋。不创造社会财富, 不上市, 但让生有可恋, 让生活有点味道。
麻烦的是, 这味道说不出。
也有时, 别人感动了, 我们清醒了。自然地吃饭睡觉, 接受世界原本的样子, 不想那么多, 本身就是韵味和留恋, 不自知而得。 我们绞尽脑汁, 看见这种韵味, 却品尝不到。
其二, 人有社会的一面, 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都研究此, 也有生物的一面, 生物学和心理学研究此。 人类学研究人的整体, 理解社会性与生物性的结合。 课上, 这听起来玄妙伟大, 但生活中, 人们说, 我懂, 不用你说。
所以, 学生说: “不要问我什么是人类学!”
3、社会学到底能干什么——重读米尔斯《社会学的想像力》(代洲)
在《社会学想像力》(1959)书中米尔斯如此开篇,“现在人们经常觉得他们的私人生活充满了一系列陷阱。他们感到在日常世界中,战胜不了自己的困扰······造成这种跌入陷阱的感觉,是世界上各个社会的结构中出现的似乎非个人性的变化”。社会结构性的变化从底层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例如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已成父母的八零后明显感受到养老压力的重负;社会阶层的逐渐固化,使得来自农村的年轻人发现向上社会流动的机会减少;信息爆炸后呈现碎片化特征,人们很难再耐性子阅读大部头的著作。因此,个人困扰与诸多公共议题是直接相关的。
那如何让自己不再焦虑呢?或者说如何理解社会结构的变化呢?米尔斯的回答是,“人们只有将个人的生活与社会的历史这两者放在一起认识,才能真正地理解它们”,此即“社会学的想像力”。社会学的想像力是“一种心智的品质,这种品质可帮助人们利用信息增进理性,从而使他们能看清世事,以及或许就发生在他们之间的事情的清晰全貌”。当你使用社会学想像力时,可以“理解自己的经历并把握自身的命运,知晓你所身处的环境中所有个人的生活机遇,明了自己的生活机遇”。
感谢大家支持人类与社会专题。审稿人在读稿的一瞬间也经常会做出错误的判断,投稿过程中如有疑问,可以向各位编辑私信询问。人类与社会专题主编 梁光宇http://www.jianshu.com/users/0e6b849fbbda/保留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