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接触到一个高三的孩子,用他自己的话就是标准的学渣。学校老师已经视他为空气,他索性也就不再去应那个卯儿,打道回府。
家长急得没法儿,花高价给他在培训班做了全托,等于培训班成了他的学校。
现在的孩子都不笨,但凡知道努力都不会差到哪里。所以,不自卑我可以理解。
但是这个孩子的思维很奇特,垫底的成绩没有让他有自卑感,反而他时刻都有一种“万般皆下品唯有我清高”的神情。
在与他的沟通中,我问他有没有要好的朋友,他很轻蔑的嗤笑了一声,在他看来身边的同学都是既庸俗又幼稚得可笑,没有任何值得深交的必要。
倘若这个孩子博览群书,或者痴迷于某一爱好,我也会十分钦佩他的桀骜。然而,没有。高中三年只看过一本书,玄幻。
跟他说什么,都是以“你说的这个我几年前就想过了”来应对。想得很多,想什么呢?不知道。
在学校的时候可以盯着一本书的一行字一个上午,眼睛没有动,但是思想上天马行空。只是天马行空的事情与手边需要做的完全无关。
以前看过一句话,“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我一直没想过是什么意思。通过这个孩子我突然有了一层意解。
也许是总有那么一群人,只要一开始思考,就认为自己与众不同,拥有异于常人的深邃。可是没有行动的思维毕竟是那么的空,那么的不着边际让人发笑吧!
看到他会看到那么一些自己曾经的影子。唯一不同的是曾经的我自卑。同样的努力获得不同的回报,我会有自愧不如的自卑感。在他那里全然看不到。
看了他写的第一篇作文,能感觉到他的思想确实比同龄人要更接现实,也稍显灰暗。记得其中有个句子很打动我,“鸡汤是不能躺着喝的,躺着喝会长胖,只有跑着喝,才能促进消化”。
真实的表达确实难得,但整篇文章没有任何文笔可言,看不到任何文采,除了稍显特别的这一句。同时,对于这个年龄段,太过悲观的现实主义也并不讨喜。
虽然一向反感应试教育所致的风格僵化,可文采飞扬立意明确的文章还是会让人钦佩不已。
我们总喜欢看见十五六岁的少年散发的是朝气蓬勃,而不是自怨自艾。即使是自怨自艾,也不要用小学生的文风。
其实,我很想对他说,孩子,思想固然可贵,但是你更应该在这个年龄更多的去修炼你的能力,不要让你的能力配不上你的思想!
杨绛先生点醒年轻人迷茫烦恼的一句话是对这一状况的最好概括,“你所有的问题不过是想得太多做的太少!”
是提醒也是自勉。
我相信所有关注的点都是内心的投射。每个人的内心都或多或少的认为自己是特别的,与众不同的。最起码我心底就有那么一丢丢这样的小傲娇。
所以,我也要时刻提醒自己,思想所触及的高度是需要同等的能力去支撑的。不然上帝会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