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或是曹操的参谋,跟随他二十多年,立下了许许多多功勋。”当你看到学员论文中出现诸如此类的句子时,你会不会崩溃?反正我下定决心再也不做所谓的论文指导老师了……
最近几年,我一直担任本县电大(现在更名为“开放大学”)的论文指导老师,因此也就见识到了一些学员的“神仙级操作”。
去年曾有一位学员花800元“网购”了一篇“论文”,全文言不达意,不知所云。该学员想要退款时,卖家却不知所踪,800元就此打了水漂,一点涟漪也没起,最后只能延期毕业。
眼看今年论文的答辩时间快要到了,而他们的论文还不见踪影,于是我在群里催命般“吆喝”了无数遍,他们才陆续上交。我马不停蹄地审阅。真是不阅不知道,一阅吓一跳,且看以下让人啼笑皆非的句子吧——
例如一篇写曹操的论文,其中有这样的句子“因为苟或有时反对他的观点”“作者在塑造曹操人物形象的时候,没有对曹操进行移位的,包养也没有进行一味的贬低”。
又如写朱自清的散文的论文,有这样句子:“创造的首要特征就是将就贴近实际生活”“在文章中叙述了父亲的过往小时,但是从中却表达了主角对于父亲的爱”。
诸如此类的文字还不胜枚举,姑且不说论文的来源,是找人操刀,还是网购,抑或是自己写,最起码要自己要看一下吧。但从审阅的情况看,他们根本不看,真的让人无语了。
虽然国家一直在整治学术不端,今天还特意公布了“多起学术不端行为案件处理结果”。如何处理学术不端?个人认为国外的一些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比如美国在防治学术不端方面既有专门的机构、又有比较完善的法律法规,还有学术机构本身的自律监管措施,从而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防治学术不端行为的体系;英国、德国等国家注重培养良好的学术道德风尚,减少了学术不端行为发生的内在因素。
真心希望国家加大对学术不端的处罚的力度,增加不法者的犯错成本,或许能还学术界一片清明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