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朋友的成本变低,我们的用心程度也低了。
朋友圈很多人都不再互动了。
既不互相点赞评论,也不发微信。
想删掉他们,却又下不了手。
你微信里有多少个好友?
最近保持联系的又有几个?
我的微信通讯录一共有1134位联系人,去掉工作关系,时常联系的就只有几个人。
即便算上工作的同事,也不过十几个人。
而剩下的一千多个,都是“僵尸好友”。
你呢?
1
取快递会加个微信,买果汁会加个微信,买化妆品会加个微信,朋友聚会会加好多微信,但其实,备注都没搞清楚过。
如果不是他极偶尔地在我朋友圈点了个赞,我都忘记了,我加过他,我们是“好友”。
我曾经在成都,加了好多中介和房主的微信,然后就忘了这件事。
直到前段时间,我发了条感叹房价的朋友圈,有个陌生头像点了个赞,我才开始回想,这是哪路英雄啊,怎么这么眼生……
于是我一探究竟,点进了他的朋友圈,才看见他琳琅满目的卖房租房广告,想到了曾经的交集。
我要坦诚地讲,我们甚至不是朋友,却出没在彼此的私人领地,用点赞来联系。
这么交朋友,我觉得实在是敷衍。
真要是有心,可以直接给我发红包啊。
我们享受到了微信带给我们的社交广度,却失去了社交所能抵达的深度。
我们的点赞之交会很多,但能直接拨过去打电话聊一个小时的人,几乎没有。
2
朋友之间的交集,本来就是在两人认识之后开始的。在此之前,你们不过是两个陌生人。所以,和刚认识的人相处时,行为举止一定不能超出两人关系的范畴,换言之也就是不能「过分」。这在我看来,是人际交往中最需要拿捏的那个「度」。
微信朋友圈上设置自己的动态只有3天,这个功能挺好的,恢复了社交的本质。
有很多时候,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我们不太好拒绝别人加微信的请求。慢慢的,我们通讯录里好友越来越多,朋友的比例却越来越少。每条朋友圈发什么,让谁看不让谁看,都要经过仔细斟酌。生活变成了表演,分享变成了负担。可我们还能怎么办呢?如果彻底关闭朋友圈,未免显得太过孤傲,难以接近;如果只是屏蔽少数朋友,恐怕又太过粗鲁,不够礼貌。
所以,这种折中的办法,成为了一种无奈的选择。既可以自我保护,又不至于得罪任何人。
好处就是,下次有谁想加我们微信聊工作的时候,我们或许不会那么犹豫了。
3
还有一些朋友,图新鲜认识了,很快又没有互动了。
我的弟弟小欢,一个月前在网上认识了一个漫画师,她画的人物超级萌,小欢就主动地去勾搭了。
一来二去,他们成了朋友。
刚开始,他们宛如陷入热恋。
彻夜聊天,漫画师新发了朋友圈,小欢是第一个跑去赞,还要贱兮兮地评论,特别像一起穿开裆裤长大的。
可渐渐地,他们把话题聊完了,就和泄了气的皮球一样,瘪了。
还会为彼此点赞,但不怎么评论了;
后来,点赞也少了。
现在,给小欢朋友圈点赞的人里,已经没有漫画师的身影了。
小欢有点感伤,却又觉得无能为力。
好像我们都一样,留不住新朋友,一浪倒在沙滩上,另一浪就接踵而至了。
交朋友的成本变低,我们的用心程度也低了。
反正我们想得简单:没了这一个,还有下一个。
“新朋友嘛,总会有的。”我们这样随意。
4
我们总是能收到老同学和老朋友群发过来的“清好友”消息。
每到那时,我们都觉得十分心酸。
他们清我们,发现我们没有删掉他们,但也不再热切亲密地分享生活了。
我们有了一种默契,想删掉对方,却不好意思下手。
老朋友疏远是很可怕的事,因为我们大部分人都回答不出来——为什么。
为什么会疏远呢?
为什么那么好的朋友就不联系了?
为什么就各自有了各自的朋友了呢?
其实,感情破裂不一定非要有什么理由。
或许是彼此成长为了不同的人,或许是彼此发现了原本就是不同的人;
或许时间,或许地域,或许不得已,或许“就这样吧”。
PS:
如果非要从这些僵尸好友里得到点什么,那应该就是,所有感情都需要经营吧。对那些不认识的人,我们太过随意;而对那些曾经亲密的人,我们同样太过随意。结果谁都交不下,更留不下。朋友圈里的人越来越多,真正的朋友越来越少。更多的人,就这么相忘于朋友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