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坛岛,亦称平潭岛,是中国第五大岛,福建第一大岛,地处中国东南沿海,位于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境内,是平潭主岛,距福州128公里,东面与台湾省新竹港相距仅68海里,是中国大陆距台湾最近处,在平潭苏澳镇看澳村南,茫茫的洋面上三座小岛礁错落相连,其中一座岛礁像浮盘一般盛着巨石两棵,巍峨耸立,高大伟岸。一高一底,高的有33米,低的有17米,远望如船上双帆,擎天而起,乘风破浪,俗称“双帆石”,规模构造独步天下,人称地质奇迹。明朝的旅行家陈策在《入粤记略》这般记述:“海中孤岛,上有二石,宛如碑碣,卓立中流,天下奇观”。
由于质地灰白的花岗岩对光线有强烈的敏感性,所以最美的“半洋石帆”总是在朝阳晚霞时分,双帆石岩体色彩随阳光斑斓变幻,在蓝天碧海间熠熠生辉。如果你乘舟环游,更能从不同视角中领略到丰富的造景组合。有时通体青黄,有时金霞满身,有时明亮,有时幽暗,有时如雄狮回首,有时如猛虎啸天,有时又莫名其状……
半洋石帆在平潭有一个广为人知的民间传说叫作“哑巴皇帝”,故事凄美动人,相传很久很久以前,风沙肆虐的海坛芦洋埔有个身世凄凉的哑童,自幼与嫂嫂相依为命,艰难度日。哑童会剪纸,时常喜欢摆弄着“纸人”、“纸马”,“调兵遣将”,人们给他取个外号叫“哑巴皇帝”。有天蓬莱大仙云游路过这里,见他可怜,便送他三张神纸,告诉他可以用来剪出房子、粮囤、衣帽等等,过上好日子。并说仙家妙术不可外泄,否则失灵,剪完三张纸后,他自然也能开口说话。哑巴皇帝得此三张宝贝,寻思的却是如何造福乡里,然后起兵造反。他用第一张纸剪一座大山,想用来挡住风口,以便风停沙驻,岛民安家乐业。正当他摆弄“大山”,邻居老汉撞见,哑然失笑:“傻孩子,玩这干嘛?”哑巴皇帝大吃一惊,“大山”刚拉到伯塘附近,南北横亘,便成了现在的君山。第二张纸用来剪兵马和兵器,剪好后发现纸人、纸马缺少眼珠子,他跟嫂嫂要油麻子。嫂嫂以为他嘴馋,便炒好了给他,他用这些油麻子沾在纸人、纸马的眼睛。第三张纸他用来剪了些石臼、簸箕之类的家当。准备妥当,哑巴皇帝开口说话了,他吩咐嫂嫂明日五更天叫醒他。可哑巴说话让嫂嫂大喜过望,惶恐不安,也不晓有什么要紧事,一夜辗转难眠。凌晨三更,嫂嫂就把他叫醒了。哑巴皇帝以为时辰已到,拉弓搭箭,朝京都射去。此时皇帝还没上朝,形迹败露,速发三千兵马捉拿哑巴皇帝。哑巴皇帝率纸兵、纸马仓促抵挡,事已至此,才发现油麻子原来炒熟,他的军队尽成瞎兵瞎马,分不清东西南北,结果一败涂地。最后,哑巴皇帝取出剪好的石臼、簸箕,石臼变舟,簸箕变帆。他叮嘱嫂嫂切莫睁开眼睛,帆船载着二人向大海逃去。嫂嫂只觉耳边风急,耐不住瞧上一眼,这一瞧法术失灵,舟沉人亡,便化作两棵巨石屹立海中。
它无形中赋予了这两棵巨石沉雄悲壮的人文色彩,让两棵巨石宛若天地浩叹,潮来汐往间日夜不停地叩问沧海。再有林淑贞老前辈也为半洋石帆留下不朽的三首绝句,林淑贞,海坛一代才女,民国版平潭县志誉其“名嫒”。平原朴秀人,苏澳玉屿儒士吴徽瑶的妻子,她博学能文,出口成诗,文风豪放,广为称道。据说当初《半洋石帆》绝句三首一经写出,“人争传之”,一百五十多年过去,至今在平潭还是传诵不衰。“谁谓末流无砥柱,且看障得百川东”,该诗大气淋漓、自信豪迈,既言简意赅又意境髙邈,而且极富时空感,可以说深得景致个中三昧,尽显精神、独步古今。放之今日,也不啻是一个伟大的预言,让人景仰。生动形象地赋予其一种意气风发的精神力量,深刻表达一代代岛民坚韧不拔的群体性格。因此,半洋石帆常常被平潭人视为自己的精神脊梁,它以岿然自在、宠辱不惊的形象滋养着岛民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