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家苏步青光辉灿烂的一生

苏步青(1902年10月24日—2003年3月17日),浙江温州平阳人,祖籍福建泉州,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现代数学奠基人之一,被誉为“东方第一几何学家”、“微分几何学派创始人”。他的一生跨越数学研究、教育革新与国家振兴,学术成就与家国情怀交相辉映。

一、学术贡献

  1. 开创微分几何学派

      • 理论奠基:在仿射微分几何领域发现“苏锥面”和“苏链”,系统发展了射影曲线理论,奠定中国微分几何学派的理论基础。其成果被国际数学界誉为“东方数学明珠”,相关论文发表于日本、美国、意大利顶级期刊。

      • 跨学科应用:20世纪70年代,将几何学应用于中国船舶工业,创立“计算几何”学科,解决船体数学放样难题,推动计算机辅助设计,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2. 国际影响力

      • 国际工业与应用数学联合会(ICIAM)设立“苏步青奖”,这是首个以中国科学家命名的国际数学大奖,表彰数学应用领域的杰出贡献。

二、教育生涯

  1. 教育理念与实践

      • 教学与科研融合:在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任教期间,坚持“每次授课更新讲义”,融入国际前沿成果。其《微分几何学》讲义被两岸沿用数十年,启发项武义等数学家。

      • 人才培养机制:与陈建功共同创立“讨论班”制度,要求学生研读最新论文并答辩,培养出谷超豪、李大潜等院士,形成“苏步青—谷超豪—胡和生”三代学术谱系。

  2. 学科建设

      • 1931年归国后参与创建浙江大学数学系,1952年调入复旦大学,历任教务长、校长,主导筹建复旦大学数学研究所,创办《数学年刊》,推动中国数学学科体系化发展。

三、人生历程

  1. 从放牛娃到数学巨擘

      • 早年艰辛:9岁前放牛为生,因家贫一度辍学。后受地理老师陈玉峰激励,以牛顿为榜样奋发图强,一学期从“倒数第一”逆袭至榜首。

      • 留学报国:1919年赴日,1927年获东北帝国大学博士学位,成为该校首位中国籍数学博士。放弃日本优厚待遇,于1931年归国践行“科学救国”理想。

  2. 逆境坚守

      • 抗战时期随浙大西迁贵州湄潭,在寺庙香案上借桐油灯写论文,坚持举办“庙宇讨论班”,培养出四位微分几何专家。

      • 特殊时期顶着“反动学术权威”帽子,仍赴江南造船厂用数学理论解决工业难题,展现科学家担当。

四、社会影响与荣誉

  • 政治参与:曾任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副主席,将科学精神融入国家治理。

  • 著作与奖项:发表论文160余篇,出版《射影曲线概论》等10余部专著,获国家自然科学奖(1956年)、何梁何利奖(1998年)等荣誉。

  • 精神传承:晚年仍以“党员专家”自勉,90岁高龄修订教材,临终前嘱咐“毕生事业一教鞭”。

苏步青的一生正如他研究的几何曲线,始终与国家命运紧密交织,成为激励后辈的精神坐标。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