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经典||道德经悟读28
第38章
原文: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犹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译文:最好的统治者(治理方式),人民感受不到有他存在;其次的统治者,人民亲近他、赞誉他;再次的统治者,人民畏惧他;更次的统治者,人民污蔑他。
统治者没有信义,说什么人民也不会相信。所以统治者要谨言慎行,无为而治,顺势而为,水到渠成,这样治理国家,取得了成绩,办成了大事,老百姓会也会觉得很自然。
第39章
原文: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译文:真正有德的状态,是看不出来有德的,而实际上物德深厚。下德是人类文明社会提倡的德,是最低要求,其实是没有德。上德不提倡文明社会的所作所为,所以感觉没有作为(无所作为);下德提倡文明社会的主动作为,不断有所收获。最好状态的仁,是明明做了很多却看不出做了什么;最好状态的义,是做了什么,就会收获什么;(即便是)最好状态的礼,虽然做了很多,民众却没有响应,所以只好强制民众按照礼制规定去做。所以社会失去了遵道而行的自觉,才提倡遵道贵德;民众失去了德性修养的自律,只好要求仁爱亲善;国家失去仁政,民众失去仁爱,只好强调公正正义;现在连正义都很难伸张了,只好推行礼制法度。
老子希望社会保持一种自然原始的生存状态(小国寡民),万物遵道而行,自由生长。他看到国家、社会、统治者,包括圣人,不断从失道滑向失德、失仁、失义,甚至失礼、失信的深渊,非常的痛心疾首。但是事与愿违,如果老子知道今天(网络)诈骗成灾,肯定会当场喷出一口老血,气绝身亡,连骑牛西行躲清静的机会都不会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