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翰林实验学校进行四天的办学水平评估。听课93节、访谈300人次、查阅资料102盒,问卷教师、学生,家长近1000人。整体来看,翰林的管理团队同心同德,教师团队质朴敬业,学生面貌谦和有礼,家长义工热情友好。年轻的赵盟校长来学校不到两年,致力于践行“师生与学校共同成长”的办学理念。师生访谈和家长义工交流中均表示对这位校长的开阔视野和亲民态度高度认同。评估组给这所学校的一句话评价:这是一所有追求、有温度、有特色的学校。
一
学校共生管理务实高效,特色课程彰显学校育人目标。尤以体育课程、文学课程、历史课程突出。
1.增进国家情怀、强化责任担当的历史课程。学校秉持“治史求真,以己育人”的理念,坚守“教学历史,教活历史,活教历史;以史为镜,以史为鉴,学以致用”的教学主张,深入实施历史教学改革,形成了鲜明的课程特色。通过探索“有趣、有效”的历史教学模式,开设《探索身边的历史》《编写历史歌谣》和《看电影学历史》等校本课程,组织学生实地考察,有效地提升了历史课的魅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强化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历史学科和历史教师的深刻影响,多名毕业生走上历史教学或研究的道路,如2008届学生邱丽娴已是福田区彩田学校的一名历史教师。对于历史学科的领头羊陈昔安老师,2010届学生石钟鸣说:因材施教如算是一种才华,有教无类则是一种大德,而德才兼备之师更是可遇不可求。昔安老师在我们眼中正是这样德才兼备的“最严的师、最慈的父”。2014届学生贺思奇说:陈老师开创出一个历史帝国,让我们乐此不彼地畅游其中,甘愿做他的子民。他为我们拂去史书上死气沉沉的阴云,赋予每一个历史人物鲜活的形象,让他们在历史帝国里重生。
2.培养审美情趣、夯实人文底蕴的文学课程。翰林实验学校以翰林为名,承接千年文脉。精心设计图书馆、读书角、阅读厅,成立翰林文学社,阅读与写作的氛围浓厚。万福友老师潜心研究阅读与写作教学12年,带领学生创作3000多篇(首)诗文、出版18期《翰林》社刊,在各级报刊杂志上发表500余篇作品,公开出版诗文童话集《我叫彩虹》、长篇小说《花染墨痕》。一批文学新苗被评为全国十佳文学少年、全国少年作家、深圳十佳文学少年,翰林文学社获评“全国示范文学社团”“全国十佳文学社”等十余项荣誉。《花染墨痕》作者宋璐含同学现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她回忆道:“三年里,翰林文学社这个播种梦想的芳草地,留下我太多太多的回忆,为我提供了一个自由遐想和思绪放飞的平台! ”
3.提升身体素质、发展健全人格的体育课程。翰林实验学校是深圳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福田区体育训练基地。学校常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成立乒乓球队、室内赛艇队、射击队、田径队和篮球队等体育运动队,在帮助学生提升身体素质、发展健全人格的同时,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的品牌建设。特别是,乒乓球课程每周开设普及课和精英提高班,邀请世界冠军到校互动,课程文化氛围浓厚,乒乓球已成为学校的特色项目和拳头品牌。2018年,乒乓球队先后获得深圳“福田杯”全国青少年乒乓球公开赛第二名、广东省“星奥照明杯”青少年乒乓球冠军赛乙组单打第一名;室内赛艇队获得深圳市“体彩杯”少年儿童室内赛艇锦标赛四项冠军。2018年福田区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男子100米冠军得主陈金仓同学说:“参加学校运动队后,自己克服困难的毅力不断增强。每天尽管很累,但是很开心。
二
我一直在思考这三项特色课程文化是如何炼成的?一所学校的特色定然是由课程的特色来呈现的。特色课程培养带有学校特色教育的烙印,成为这所学校育人的特质。因此特色课程之于学校的特色发展重要性不言而喻。
1.特色课程文化首先取决于教师的特色。
从翰林实验学校的三门特色课程来看,每一门课程背后都与一个特色教师相关。历史课程背后有一个省级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陈昔安老师。文学课程背后是在翰林耕耘12年的语文老师,翰林文学社的掌门人万福友。体育课程背后有一个优秀乒乓球专业体育教师陈东海。这三位教师的共同特质是有着精深的学科专业素养,陈昔安老师出版自己的专著追逐教育的梦想,直接影响着他弟子们选择历史专业做为终身事业。万福友老师常年笔耕不辍,撰文无数,带动学校读写研究共同体进行读写研究。陈东海老师带领乒乓球队成为学校品牌。
2.特色课程文化在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中形成。
一门特色课程文化只有扎根在国家课程深厚的土壤中才可能有持续发展的可能。因为国家课程设计的科学性,因为国家课程受众每一个学生。常态教学坚持方能形成特色,特色坚持往下做,才能形成文化融入师生的生命中。历史课程延伸出开设《探索身边的历史》《编写历史歌谣》和《看电影学历史》等校本课程,逐渐形成历史特色课程文化。文学课程通过文学社团拓展课内文学丰富课外文学视野,培养一批文学热爱者。体育课程以乒乓球为核心,逐渐扩充篮球,足球,排球等体育项目,形成体育精神文化深刻影响着每个学生。
3.特色课程文化是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中逐渐凝练而成。
罗马不是一天炼成的。上述三项课程的主导教师都是翰林实验学校的开创者,学校建校13年,他们也都在翰林教书育人13年。正是这样年复一年地持续努力,积累,沉淀,才渐渐形成独特的课程文化。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特色课程文化的形成背后是有着教育理想,有着精深学科专业素养,有着持续践行精神的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