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一个神圣的地方。有人说她是知识的天堂,也有人说她是成长的乐园,每个人对事物的感受不一样,对学校的定义也就不一样了。我认为每个人的一生必须经历三所“学校”,那才叫幸福完整的教育人生。
我们的第一所学校叫“家庭”,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我们把第一任老师称作 “爸爸”“妈妈”,把第一任同学称作“兄弟姐妹”,这所“学校”里没有专门的课程书,也没有固定的上课时间,更没有铃声、考试、作业、黑板及教鞭。处处都是爱的教育,被爱包围着,有时真的透不过气来,真的想去看看第二所“学校”是什么样子的?每次看到大哥哥、大姐姐们都背着正规装备——书包,用着国家规定的课本,我都羡慕极了,每次次都跟着他们向学校跑,但都被母亲以年龄太小为由追了回来,便嚎啕大哭一场。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想得到。某日,哥哥放学回来,手里拿了几张看图认字的彩色书纸,是他同学给他的,被母亲看到了,一把夺了过来,嘴里嘟囔着:“上面的字都认会了?……” 晚上,母亲在昏暗的油灯下,把那些纸张按页码序排好,也有缺页找不到的,然后粘的粘,补的补,便一针一线的穿成了“书”,随后的日子里,母亲便用这本残“书”,在柔弱的油灯下教我看图认字,哥哥也隔三差五捡回来一两页来,再经过母亲的加工,“书”也就略微有了她的厚度,很长时间哥哥没带回书页了,这是用爱编织成的“书”,也是我人生成长遇到的第一本“书”。在书的影响下,母亲的教诲中,使我在煤油灯下,我认识了电灯,在牛拉犁的时代,我认识了拖拉机,等等。突然有一天,这本“书”不见了,种种的怀疑,最后,在母亲的追问下,是哥哥带到学校,被那位同学看到了,要回去了,母亲得知后,并没有抱怨什么,也没有说什么,只是几天的不高兴。那年春天,气温逐升,小草初芽,我的梦实现了,我要步入第二所“学校”。
我们的第二所学校叫“学校”,有教室、黑板、桌子椅子,一群与众不同的同学,还是专门的老师,这里就是一个陌生。这里有条规,上课 、下课、吃饭、睡觉、上个厕所都有规定,学校真的是规定出来的。母亲带着我来到学校,我领到了我人生第一本课程书是 ———思想品德,当时的的课程只有语文、数学、思想品德。因为我是刚入学,时尚话叫“实习生”,我把薄薄的书装到了母亲早已准备好的单肩包里,我斜背在肩上,没能感觉书的重量。回家后,母亲把薄薄的书用报纸包了书皮,书包有了书才叫真正有了书包的意义,我也便开始了“实习生活”。每天早早的吃饭,早早的去学,上课老师写一个简单字,我们在本上写写画画的,然后让老师看,老师也在我们本子上有红色笔上几个字,那时,我不知道老师写的是什么字,我想老师也猜不出我们写的什么字。 这样日子过的很快,有时也感到很慢,就这样,半年过去了,“实习生”也没能感觉出有什么压力与不适,也许这就是“实习生”与“正规生”的区别吧。 我们的职业还有一种雅称叫“幼子生” “由自生”自由自在的学生。半年后,自动升级为正式学生,开始“三本教育” ,即语文,数学,思想品德。读书,背课文,写字,听写,做题,练习,作业,作文,考试等等,循环节似的连续不断的出现在学生时代,于是我要认真学习本领,尽快跳出这个怪圈,去体验我的第三所“学校”,母亲也经常说:“翅膀还没硬,还想飞?” 自我感觉良好,学富没五车,也差不多了,已经可以试飞了,可以到我的第三所学校看看了!
我们的第三所学校是“社会”,这是一个没有围墙的学校,没有试卷的考试,没有课本的教科书,没有文字的历史书,没有教室、课桌、老师、同学,也没钟声,这里没有第一所学校的母爱,也没有第二学校的师恩,只有工作中的友情。在这所学校里,历练意志,也开始了我的教书生涯,上岗前的前一个晚上,激动的一夜没睡,想象自己怎样上好第一节课,想象学生如何的听话,如何的和自己学知识,想象总是美好的,但也总是单方面的,天亮了,自己整装待发,一天下来,学生新鲜感,老师也新鲜感,感觉良好,日子天天的过,开始发现一切不是想象中的那样,学生开始有了差异,听话的还是听话,不听话的开始本性外露,学习好的一点就通,学习困难的教了多次还是困难,个人的差异化。在第三学校时,很想回到第二所学校,在第二所学校里又很想回到第一所学校,但历史不会倒流,所以要珍惜现在,活在当下,活出精彩的人生。如今自己也营造了第一所“学校”,也正极力在为孩子们打造第二所学校,希望他们的第三所“学校”过得更好,活得更精彩!
新教育,真正使孩子们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