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拖延生活,其实生活也在拖延你!

人人都害怕承受痛苦,遇到问题慌不择路、望风而逃,有的人选择拖延时间,幻想问题会自行消失;

有的人选择对问题视而不见,欺骗自己认为问题与己无关;

有的人选择娱乐、酒精或毒品,想把问题排除在意识之外,让自己尽量忘记问题的存在,以换得片刻的解脱。

我们总是逃避问题,而不去与问题正面搏击。我们总是想远离问题,不想承受解决问题要经过的那段痛苦。

——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

许多人都有拖延的毛病,第二天要递交的报告,总是会加班到凌晨才能搞定;制定好的健身计划,多半会因为各种借口而“流产”;赌咒发誓要完成的年度规划,总会在年底发现无颜面对……

每逢年初,你就会发现,有些人只是把前几年的新年计划改了一下年份,分分钟就成了新一年的新年计划。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上,拖延症成了我们许多人的惯用借口。仔细分析下来,造成拖延的因素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逃避型拖延。

当面对一件自己不想做,而又不得不去完成的事情时,人们就会选择拖延来逃避。

大脑里控制思考、执行力的前额叶皮质会不断提醒:“快点做完手里的事情。”不过,控制潜意识的边缘系统会不断拒绝这项指令,于是,在事情完成的截止日期到来之前,人们总是会一拖再拖。

另外一种是精益求精型拖延。

许多人在工作时,非常在意他人的目光,他们希望自己能够百分之百完美地完成工作,总想着要一次性将工作做好,所以,他们不愿匆匆忙忙地下手,一定要万事俱备才能进入状态。

然而,越是抱着这样的心态,就越是难以迈出第一步。

归根结底,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之所以会害怕做得不够完美,是因为害怕承担风险,害怕不被接受,拖延症成了心理脆弱的一堵保护墙。

4种方法解决拖延症

心理学家认为拖延症是一种典型的对时间管理无能的表现,是在自我调节失败,并预料到后果对自己不利的情况下,将计划好要做的事情,尽可能地往后推迟去完成的拖延行为。一项调查显示,有70%的人认为自己有时候会拖延,有45%的人认为自己一直身陷拖延的怪圈中无法自拔。如此普遍存在的拖延行为不但会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还会给人们的身心带来消极负面的影响。那么,如何尽早摆脱拖延症呢?

1.给自己增加压力,先苦后甜

心理学上有一个“普瑞马法则”,就是说,如果把一件在你看来比较难以完成的事情,放在比较容易做到的事情之前去做完,则接下来的工作就会省时省力许多。同理,当你在工作上或者生活中,如果能够先完成那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再去做那些简单的事情时,你从中所获得的愉悦感会增长。

2.化整为零,做出正确的安排

每一次公司开会,我听到最多的抱怨是:“这个项目太难了,不知道该从何下手。”“事情太多了,每一样都很急。”

要知道堆积的事情不会凭空自行解决,只能一样一样地被处理掉,所以,凡事不要首先想自己会不会做,而要思考怎么去做,这才是正确的安排。

根据心理学上的执行意图理论,我们只要将自己要做的事情设定成一个又一个细小的事情,将庞杂的大事,分解成一个又一个的小事,然后逐个解决,一切都会看起来没有那么复杂了。

这就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原则。运用这个方法长期坚持下去,通过频繁的训练,对行动进行规划,就会形成一种生理本能。这样的你,头脑中有了清晰的规划,执行力就会快速提升,也能避免因为一团乱麻而踟蹰不前。

3.强化效率,自我暗示法

有效地强化效率的办法,就是假定将要完成工作的时间提前。

比如,一项工作需要一周的时间完成,那么你就假定这项工作只有三天时间,你必须在三天之内完成,这样你就会逼迫自己更有效率地在完成期限之前做完这项工作。

这种自我暗示法,会在潜意识里逼迫你尽早完成这项任务。

我身边就有很多同事们用这种自我暗示法,摆脱了拖延症。比如,我们公司的产品经理小玲,每逢周四、周五的时候,她手头上的事总是多得做不过来,她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在听了我给她讲的这个自我暗示的方法后,仅用了一周时间来实践,她就开始把工作安排得有条不紊了,到现在,基本上所有的工作任务,她都能在周四当天完成,剩下的时间用来为下周做准备,如此良性循环……

4.利用外界环境的影响来克制拖延症

拖延症大都是在特定环境中患上的。当没有外物刺激时,一个原本不拖拉的人也会变得拖拉起来。

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自我放松,对自己要求不严格,再加上没有人督促,于是就慢慢患上了拖延症。说到底,这就是因为自律力的缺失。

所以,当前面三种方法无法帮你摆脱拖延症的时候,你就需要借助外界环境。

比如,我们公司的一个员工——果果,虽然她平时的工作做得很到位,但有一个小缺点:早上特别容易迟到。即便上班时间是上午10点30分,她依然经常拖到10点35分才到,几乎每天都会迟到几分钟。后来公司明确规定,迟到一次扣除100块工资,开始她很不习惯,但在规定的约束下,她只能改变自己,后来,她渐渐养成了早到的习惯,再也没有迟到过。

因此,当你发觉自己有拖延症时,不妨去找一个特定的组织、环境。

在这样的组织、环境中,制度会帮你约束拖延的恶习;一些办事讲效率、雷厉风行的人会给你不拖延的信心和力量,让你慢慢改掉拖延的习惯。

实际上,依靠环境来改变是一个最省心的方式,特别是当你对自己还不够有信心时,依靠外部的环境会推动你不断往前。

不要一再地问“拖延症还有救吗”这样的话,选出你认为最有效的方法进行尝试,一旦你坚持下去,就会发现自己的生活发生着令人惊喜的改变。治疗拖延症最好的时机,就是现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