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乱世佳人》《X女特工》《克拉恋人》《锦绣未央》《归去来》之后,美糖终于和罗晋结婚官宣,一个说余生多指教,一个说嫁给了爱情,真的是几乎所有人千呼万唤“盼来”修成正果的情侣了。而《锦绣未央》更是二人的经典之作,大结局播出时微博霸屏程度不亚于这次官宣!
没错,根据我们以往的套路,捧完现实版男女主就要为大家揭露剧中男女主的庐山真面目(这次主要是女主)!咳咳,李未央原型“千古一后”冯氏马上绚丽登场!
要说冯太后的传奇程度恐怕历史上只有一位女政治家可以匹敌――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给予冯太后如此之高的评价,是由于她权倾朝野?不,前几期提过的陆令萱也曾大权在握。那是由于她垂帘听政?更不是,吕雉、芈八子、慈禧...哪一个不是在垂帘听政的道路上赫赫有名?何况据不完全统计,临朝女主不下40人!可见单单一个垂帘听政可以再写至少四十部《锦绣##》,那么冯太后究竟有何能耐让她获此尊荣呢,还要从冯氏亦正亦邪的“锦鲤人生”说起!
正
若单从冯太后的背景来看,其祖父冯跋是北燕的开国国君,若非北魏灭了北燕,她就是一位妥妥的公主!然而天不遂人愿,冯太后的王子父亲被太武帝拓跋焘下令诛杀,年幼的冯氏逃过一劫,没入宫中为婢,按理说亡国亡家的女儿在宫中能过什么日子?多半是极尽羞辱残喘于世,可偏偏,冯氏就像小说中的女主,凡事一碰上她便自带传奇色彩。在诺大的皇宫中,姑母左昭仪起了恻隐之心,将她收入宫中教养,避免了苦役。
另一边,一个被太武帝言“此儿虽小,欲以天子自处”最可能成为皇帝的人――太武帝长孙拓跋濬,正以世嫡皇孙的身份被老皇帝培养着。不过在北魏这个以谋反著称的国家里,继承者们能顺利活着便不容易。先是中常侍宗爱杀了太武帝,又秘密处死了东平王拓跋翰,拥立太武帝之子南安王拓跋余登帝。而后拓跋余龙椅还没坐热,宗爱又中邪般将这位新君也杀了,皇位空悬,拓跋濬这才即位,称文成帝。有祖父和皇叔的前车之鉴,拓跋濬一即位就赐死宗爱,成功避免了悲剧重演,锦鲤冯氏也正式充入他的后宫为贵人。这时,拓跋濬才十三岁,冯氏也不过十一岁,天真聪颖的冯氏自然深得拓跋喜欢。按照北魏习俗,妃嫔若想封后需手铸金人,一可用来占卜、寓意吉祥,二是拓跋濬和社会上下皆重视佛法,以金像视作信仰。冯氏十四岁时,亲手铸成金像,完成了看似不可能之事,入主后宫。
成为皇后的冯氏与拓跋濬是少有的帝后情深,没有子嗣的冯氏将太子拓跋弘视为亲子般扶养,拓跋濬理政也处处不避冯氏,琴瑟和谐。公元465年,仅二十五岁的拓跋濬逝世,冯氏几乎要陪着葬身火海,满朝大臣为之敬服,冯氏的朝野地位由此奠定。
大难不死的冯氏脱胎换骨,她扶着12岁的养子拓跋弘即位,称献文帝,自己被尊为皇太后。幼帝登基,乱臣贼子又开始策划谋反,466年,冯太后一声令下斩杀妄图不轨的宰相乙浑,夷三族。直接宣布临朝,代掌国事,仅“听政”十八个月便将防止母系专权这一规矩彻底土崩瓦解,还解除了五个皇叔的兵权转交给兄长冯煕,然后稳稳当当握着大权“还政”献文帝。
自己退居二线之时,冯太后也没忘记前朝事务,她的消息网如同雷达一般,与皇帝同步得知朝事,比皇帝更有权利打理政事,可谓权倾朝野。直到献文帝生子拓跋宏,冯太后才决定停止临朝,转而扶养皇孙,开启了扶持新一代小皇帝之路。
献文帝虽然聪慧,但一心沉迷玄学道法,并不喜理会朝事,厌倦国政。冯太后再次出山,施压让献文帝禅位,再成功推一手养大的拓跋宏为孝文帝。此时,太上皇献文帝18岁,而孝文帝仅5岁,献文帝和冯太后皆以扶持幼帝为由,分庭抗礼,直至献文帝离奇死于永安殿,冯太后又一次临朝亲政,权倾朝野。只是这次,她和孝文帝配合的十分默契,祖孙和睦之状令人咋舌。
已成太皇太后的冯氏带小皇帝参与政事,亲作《劝戒歌》三百余章和《皇诰》18篇,为小皇帝树立学习规范,言传身教培养一代明君。生活上,冯太后倡行节约,取消贡鹰惯例,穿戴简单,膳食精简至原来的十分之一;政治上,冯太后施行“太和改制”,严惩贪官污吏,施均田制和基层政治改革,要知道冯氏之前,北魏官员是没有薪俸的,所以贪污比较严重,是冯氏彻底革除了这一弊政;民事上,冯太后亲自带孝文帝巡游,关心百姓疾苦,减免赋税劳役,深得百姓爱戴。而冯太后逝世时,虽留有“务行俭约”的遗旨,但孝文帝为其举行葬礼规格堪比国君,甚至守孝三年。
邪
床闱内阁
冯太后的功绩不假,但不可忽视的是她稳操大权的手段,如床闱内阁。
文成帝崩逝时冯氏仅二十四岁,正是大好年华,北魏又是少数民族治理的国家,民风开放,冯太后便开始养了“男宠”,只是这种“男宠”十分“得力”。冯太后选人不但要相貌英俊,更重要的是才干出众,她将这些男宠中才学过人者纷纷推至高位,一方面助皇帝理政,更多的是制衡皇权,并从这些男宠口中得知朝廷一切动向,运筹帷幄。毅然如参议院一般在自己的寝宫之中开设了“床闱内阁”,所以冯太后精明决断的背后,离不开的是一群得力男人。万幸的是,无论在男宠亦或是使用宦官方面,冯太后都十分清醒,她只是合理的将这些人放在了合适的位置为自己做事,绝不伤及国运,也绝不被宦官左右专权。如面首之一的李冲,辅佐冯太后临朝极尽心力,冯氏死后又对孝文帝忠心耿耿,与孝文帝情义莫二。还有南齐的骁骑将军刘缵,出使北魏时与冯太后互相倾心,竟换来了两国的数载和平,史约“缵屡奉使至魏,冯太后遂私幸之。自此岁使往来,疆场无事。”虽然荒唐至极,但床闱内阁确是冯太后在政事上游刃有余的助力。
献文帝退位真相竟是冯太后为“男宠”报仇
冯太后愿意追寻自己的情感慰籍并不代表满朝文武就接受她的这种行径,北魏再怎么开放,也不会买账太后的出轨。尤其是献文帝,直指太后“淫乱后宫”,找借口杀了太后的第一位男宠李弈,并重用陷害李弈的大臣,彻底惹恼了冯氏。冯氏本就手握大权,她重整旗鼓直逼献文帝禅位太子,再度临朝称制。自此,冯太后更加肆无忌惮,她的男宠络绎不绝,满朝也没人敢明指。献文帝最后离奇毙亡也和冯氏相关,《资治通鉴》中有文直言不讳的说“魏冯太后内行不正,以李弈之死怨显祖,密行鸩毒”,表示献文帝是冯太后下了鸩毒而死。
孝文帝竟有可能是冯太后与男宠所生?
历史上还有一大令人匪夷所思的时间线便是冯太后、献文帝、孝文帝三个人的年龄,冯太后比孝文帝大二十六岁,而献文帝仅比孝文帝大十三岁,若是孝文帝母妃在献文帝十二岁时便遇喜,实在让人难以信服,而冯太后也断不可能让其他人的孩子在眼皮底下登了帝位。
所以近代许多学者推断,孝文帝极有可能是冯太后与当时的男宠们所生,并以权利逼迫献文帝认子,为求保命,献文帝只得应允。至于冯太后在孝文帝初登基时疑似不喜,曾寒冬腊月将孝文帝禁闭三天不给粒米,也是为了堵上宫中传孝文帝乃太后私生子的传言,这也解释了孝文帝对这件事完全不介怀,还十分孝顺冯太后。
孝文帝对于“杀父杀母”仇人极尽顺从孝道
对比孝文帝和献文帝两位皇帝,献文帝面对嫡母养男宠的行径极其不满,杀李弈而后快,可孝文帝却仿佛充耳不闻,甚至娶祖母(冯太后)的侄女冯妙莲为后,皇后出轨后还不废后,只为维护冯氏的面子。这件事本身就十分邪门,同时,献文帝离奇死于宫中,乃杀父之仇,史记孝文帝生母为李氏,按北魏习俗太子生母应被赐死,而冯太后赐死的不仅李氏,还包括李氏全族,大有斩草除根的意思。可孝文帝仍是十分镇定,依旧事事听从冯太后,冯太后死后孝文帝整日哭泣不已,陵寝也计划建在冯氏陵寝附近。
祖母淫乱充耳不闻;杀父杀母之仇不显悲伤;母系全族被灭视若无睹;甘顶绿帽子也要维护祖母颜面;祖母逝去一代君王整日啼哭...这些事加起来若非祖母才是“亲母”便只能是孝文帝中了邪、被冯太后下了蛊。世祖文成帝怕是要被气的从棺材板里跳出来!
不过说到底,冯太后依旧是一位“利大于弊”的太后,她的那些行径比起她执掌北魏政权二十多年多年所创下的功绩来说“无伤大雅”,不管是政治上还是生活上,“千古一后”这个称谓都实至名归。她的一生堪称锦鲤式传奇,不但助力了北魏两代人的交接、实行了北魏前期的太和改革,还辅佐三代帝王,其中孝文帝更是一代明君,最终让北魏王朝达到了空前稳定的鼎盛时期。
更多好文,敬请关注公众号“轻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