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4分37秒):主人公例证动作
史戴琳在雾中丛林奔跑;
开端(26分36秒):介绍人物、案情
开端:史戴琳见教官高积——介绍高积与史戴琳,介绍:野牛比尔“案件
史戴琳见监狱的其顿医生——介绍其顿
发展:史戴琳与汉尼拔第一次见面——介绍汉尼拔与史戴琳
高潮:史戴琳找到汉尼拔的收藏——揭示汉尼拔的内心世界
结尾:史戴琳与汉尼拔第二次见面——揭示比尔性变态
开场:
晨雾的丛林训练场,紧张的音乐,史戴琳在攀登、奔跑......跟踪窥视的镜头,丛林寂静得可以听到脚下的树叶破碎声、虫鸣......史戴琳翻过绳墙,阳光照射下来......
教官传唤史戴琳,他头上的FBI符号。树上的牌子:伤害、痛苦、努力、爱。史戴琳跑向校园,靶场的枪声、直升机声,教学大楼......
开场暗示人在梦境中。影片以梦境开场,表示这是一部心理影片;
史戴琳的例证性动作:奔逃、抵抗,人物性格,抗争的羔羊;
警校被描述成一个军事基地、战争实验室、一支军队。他们要制止人类潜意识驱使的大规模犯罪,要向人类自身的邪恶开战,进行大规模的反罪恶战争。
开端部:
开端部先后介绍了主要人物:高积、史戴琳、汉尼拔、其顿医生等人
开端部的开端:
① 高积见史戴琳——介绍高积、史戴琳,介绍案情
史戴琳乘坐电梯(高大男警员与史戴琳构成对比,暗示着行业中性歧视)。
办公室墙壁上“野牛比尔”剥人皮、肢解人体的照片(设置悬念);
教官高积与史戴琳谈话,念史戴琳的档案(犯罪心理学、行为科),作业中曾对胡佛时期的民权提出批评(介绍史戴琳);
高积布置任务,让史戴琳去见汉尼拔查询有关“野牛比尔”的线索,“看看他的画,试试他能否提供什么?别说私事。”
史戴琳的主观镜头扫过墙上的照片,这时教官高积进入画面,出现在史戴琳的视线之中。这种主观镜头,代表着史戴琳的主观叙事立场,通过教官介绍史戴琳,她励志要做一个拯救者,具有官僚体制的性格,史戴琳背上的汗水,标志着她是一个行动者,她是一个战士。
开端部:
高积教官是史戴琳的教师和上司,心理学科权威,性格冷峻,史戴琳对他有一种信赖感。史戴琳是一个孤儿、女学生,高积不是看中她的才能,而是看中了她是身份,把她当成一个美丽诱饵,去获取汉尼拔的口供,高积对史戴琳的这种态度,是通过其顿医生的口揭示的。
② 史戴琳见其顿医生——介绍其顿医生
巴尔第摩联邦监狱医院,哥特式的城堡;其顿医生上下打量史戴琳后说,高积把你派去见汉尼拔,真是一个好主意,并想与史戴琳约会,被拒绝(显示其顿的粗俗和史戴琳的女性魅力);
史戴琳要独自调查汉尼拔。其顿不快:“早说,我可以节省时间。”史戴琳巧妙回答:“我会错过与你相伴”!(史戴琳的聪明机警)
本段落通过介绍联邦监狱医院心理医生气短,现行社会秩序代表,典型官僚,把汉尼拔当成研究材料。
开端部发展:
③ 史戴琳与汉尼拔的第一次见面——介绍汉尼拔和史戴琳
开场:监控室,红色、音响,恐怖气氛,长长的走廊,走廊尽头的椅子
开端:汉尼拔的绅士姿势“请坐”史戴琳谦恭有礼请教“赖向你学习”
展开:双方进行心理分析与反分析,史戴琳“这些画,你画的”
递进:相互刺激、试探。汉尼拔“我不爱剥皮”,史戴琳“你吃掉它”
汉尼拔怒”土包子、乡下口音。史戴琳反击“你是否分析过自己,能否面对自己”
抑制:汉尼拔驱逐史戴琳,“回学堂去,展翅飞”史戴琳沮丧地提包离去
高潮:万斯秽物弄到史戴琳,史戴琳尖叫,汉尼拔大声召回史戴琳,告知线索“找莫小姐”
高潮2:史戴琳流泪走出,回想起幼年时和父亲在一起
结尾:训练场上,史戴琳向镜头开枪。
这一节是重场戏,所以按单元结构进行深入分析。地下监狱层层打开的铁门,暗喻打开了人类潜意识的闸门,阴暗的实验室中的各类精神病犯人,象征着人类内心的罪恶潜意识。
进入监控室后360°拍摄,史戴琳的主观镜头,钥匙声、墙上的手枪、黑人看守的面孔,主观镜头,沿着走廊推进,镜头中心的一把椅子等等,都是在有力的揭示出史戴琳深入地下监狱的内心情感变化。
史戴琳摆出学生的求教姿态,巧妙地利用汉尼拔的控制欲望,以驯顺态度赢得对方好感,汉尼拔摆出主人待客的姿态,请史戴琳坐下,要求她提供资金的心理信息并以心理医生的姿态对她进行分析,两人形成独特的任务关系:师生、主宾、医患的关系。
史戴琳是没有毕业的准警员,主修心理学和犯罪学,有心理疾病,汉尼拔是一个食人恶魔,心理学博士,对人的心理有巨大的操控能力。史戴琳与汉尼拔之间进行心理分析与反分析,这是一场心灵博弈。
最初,史戴琳对汉尼拔是排斥的,不敢接近对方,递身份证时,她的身体没有动,只是把手伸了过去,汉尼拔不断说“靠近点,再近点...”汉尼拔已经多年没有见过女人,他贪婪地看着史戴琳,然后才看她的身份证,两人虽然在唇枪舌战,但是心灵却在不断靠近。当史戴琳遭到侮辱,汉尼拔心生怜惜召她回来,她一直奔到汉尼拔面前,近的与汉尼拔只隔一层玻璃,史戴琳显然被汉尼拔震慑,产生了一种依恋情绪,她的肢体动作,显露出两人的关系已经在暗中发生了变化。当史戴琳走出监狱,回忆起儿时扑在父亲怀中的情景,暗示着她有很深的恋父情节,而这种情节在汉尼拔的诱导下揭示出来。
导演和编剧是运用了弗洛伊德的心理学说,用电影符号进行心理隐喻,回忆中,在公路上一个抱着女儿的路人在戏弄路过的黑狗,狗狂叫......最让史戴琳震惊的不是监狱中的恐惧,而是她对食人魔汉尼拔产生的一种依恋情感,所以她向镜头不断开枪,反映她对汉尼拔诱惑和控制进行心理抵抗。
重点场面:
史戴琳与汉尼拔的第一次见面,是一个重场戏,也是全剧的“戏眼”所在。这场戏之所以是重场戏,在于它是男女主人公的正面交锋,体现了双方意志的尖锐冲突,这场戏也是一种内心冲突,它揭示出人物内心的丰富感情。
开端部高潮:
④ 汉尼拔的车库——再次介绍汉尼拔
史戴琳进入汉尼拔的藏物车库,发现汉尼拔的心理病人莫小姐(骆冰)的人头
根据汉尼拔的字谜(我的其余,我的秘密)找到车库,汉尼拔实际上成为史戴琳学业的导师。
车库沉重的铁门,暗喻汉尼拔心灵的闸门,史戴琳从门缝钻进去,腿被划伤,暗示着她进入汉尼拔内心的危险。车库的每一件藏物都象征着汉尼拔的内心世界:鹰、钢琴、自行车、断肢的衣模、包着国旗的汽车(如同一口棺材)。瓶中的骆冰丑恶面孔,暗示着“野牛比尔”的真实面目。
开端部结尾:
⑤ 史戴琳与汉尼拔第二次见面——介绍比尔
雨夜,史戴琳再次来到地下监狱,她坐在地上,汉尼拔隐在黑暗中,史戴琳接受送出的毛巾,汉尼拔这时提供了有关比尔的暗示,比尔是另一个骆冰,也是一个想变性的人。
史戴琳与汉尼拔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她坐在地上,暗示她的地位降低了。汉尼拔坐暗处,史戴琳坐明处,暗示汉尼拔控制着局面。汉尼拔主动送出一条毛巾,表示了对史戴琳的接受。汉尼拔对史戴琳与高积的关系,产生一种猜忌:“高积帮助你的事业,你们相互爱慕,他想占有你。”表明了汉尼拔的感情带入。
第二次见面,直接切入,叙述节奏加快,结尾部分解开了开端的“悬念”(比尔身份)又形成了新的悬念。